全面小康感党恩江源大地庆丰收我省各地

2023/9/8 来源:不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盼望着,盼望着,第四个农民丰收节终于来了。

放眼青海大地,从三江源头到瀚海戈壁,从环湖流域到河湟谷地,以“感党恩、庆丰收”为主题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

丰收节里庆丰收,丰收节上晒丰收。丰收不仅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礼赞,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重农、强农、爱农的氛围中,每一个新“农”人带着祈盼丰收、歌唱丰收、欢庆丰收的愉悦心情来解读农民丰收节的新内涵,表达广大农牧民丰收的喜悦之情,传递“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坚定信心,表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丰收的底色——展现奔小康的精气神

走进河湟谷地,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青海(河湟)第六届农产品展交会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举行。一大早,来自各地的群众和客商迎着灿烂的阳光走进会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走进各市州及海东六县区的展馆,映入眼帘的尽是各地的特色农产品,有循化的线辣椒、核桃;乐都的蟠桃、大肠辣椒、葡萄;民和的灵芝、酸奶、面粉;海西的枸杞、藜麦、牛羊肉……大家都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前来咨询、购物的百姓也是络绎不绝。

在活动现场,乡亲们跟大伙分享他们的丰收故事。合作社代表胡平基介绍了今年土豆的产量;麻吉村村民袁玉相用簸箕装满青稞叙说着青稞的大产业;村民雷延霞向在座的观众“透漏”了种植大豆的秘诀。

“我们的蟠桃很甜,你可以尝一下。”在乐都展馆里,各色形状不一的桃子很是诱人,海东市乐都区蟠桃汇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余敬江说,“我从年开始在乐都试种蟠桃,引进的30多个品种里芽变成功的有28个,如今种植地有70亩(4.67公顷),今年收获了3万多公斤,收入有30多万元。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展交会,主要是想提高知名度,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蟠桃是露天种植,品质好,也希望可以拉动海东的经济发展,‘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宋正菊手里提着刚买的干拌面,充满好奇地用手机拍着各式各样的农产品,说:“我大清早专门从县城跑来展交会,看到了全省各地不同的特色农副产品,感觉很新奇,也见到了很多没见过的蔬菜水果,丰收的季节里看到这些丰收的场景,我心里也感到很高兴。”

丰收的喜悦——滋润新农人的新生活

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传遍了北川大地!

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可可西里青稞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园,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尤其是特色农畜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了各乡镇丰富的农副产品,描绘了一幅幅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丰收图。

碟子中盛着新鲜的麦穗;青椒、黄瓜、蘑菇、芹菜、小葱等蔬菜整整齐齐摆放着,切开了的红心萝卜红得诱人;各种药材大黄、黄芪等摆放货架;黑大麦、黑大麦面条、黑大麦面粉、青稞馍馍,麻花、馓子、油饼、花卷、锅里咕噜咕噜煮着……

正在忙碌的青海展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袁文月说:“今天我们带来的是洋芋粉条、豌豆粉丝,想借助这次丰收节让大家尝尝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企业。”

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局长马秀清说:“农民丰收节期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依托本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丰富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赏景、采摘、休闲、娱乐等体验型的项目,吸引市民下乡,观赏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土特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消费。”

不仅如此,丰收节期间,全县各景点将施行门票免费,县城至景点间提供免费接送;在农产品展销期间,将提供免费品尝服务。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展现农民新形象,欢庆丰收节,推进“三农”与文旅结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丰收的传承——感悟耕读传家的魅力

当农牧民同庆金色田野孕育的丰收盛宴,与广大群众共享村前屋后满枝硕果带来的香甜气息,海南藏族自治州庆祝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文化惠民演出、贵德县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启动仪式暨第四个农民丰收节在贵德县水车广场举行。

“天下黄河贵德清”是江河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黄河上游最早开创农耕文化的地区。近年来,聚力凸显黄河谷地农用地资源优势,贵德已经逐步建成全省最大的杂交油菜、青稞、春小麦制种基地以及全省唯一的冬小麦制种基地,农作物总播面积最高达到1.54万公顷,草食畜存栏达到51.23万头只,牛羊猪禽四大品种出栏和产量呈逐年增加态势,称得上是“水草肥美牛羊壮,风调雨顺五谷丰”。

田园风光无限好,且看贵德正芳华。贵德县委副书记、县长萨尔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东风”,贵德县抓住青海全省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贵德辣椒、蒜苗、长白葱、红笋等特色蔬菜和长把梨、包谷杏、大樱桃等特色果品形成规模效应,打造有机蔬菜及优质瓜果产业基地;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释放特色养殖品牌效应;培育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逐步构建适应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产销体系,全力促进农畜产品“上规模、创特色,打品牌、创效益”,全面撬动乡村振兴战略提速换挡。

举办技术大比武,展示农民新风采,进一步提升新农人的荣誉感、自豪感。此次中国农民丰收节还对获得“贵德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乡镇的常牧镇和新街乡进行了授牌,对获得“最美劳动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的马得才等14人进行了颁奖。

丰收的画卷——多彩农业发展的礼赞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连绵的田地里红彤彤的枸杞果挂满了枝头,一眼望去数不尽的枸杞果儿旁熟练的采摘工正在俯身摘果,又到了一年一度枸杞采摘的时节,整个产业园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枸杞产量还算平稳,每亩能够产公斤的枸杞果,按每公斤的市价以52到54元不等算,收获还算不错。”在园区里的大漠红枸杞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刘新荣在晾晒场地望着眼前刚采摘下的枸杞说。据介绍,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采摘期的人工费、运输、销售等成本等都有所增加,但好在枸杞产量平稳,基地总体收益比较均衡。

来到旁边的枸杞地里,来自甘肃天水的采摘工张友财正和工友们埋头在枸杞地里采摘枸杞,一边把枸杞果从枝杈一颗一颗摘下来,一边拿着塑料桶子来接,整个过程十分娴熟。张友财告诉记者说,以往这个时候都是在家里守着自家的几亩“干滩滩”,现在到这里每天也能有上百元的收入,而且摘的越多,收入越高。

田里的庄稼呈“五彩”,穗大麦粒饱满是藜麦。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县区10公里处的藜麦种植基地,便从远处听到轰隆作响的机械声,只见一辆辆收割机从五彩斑斓的藜麦田经过,颗颗饱满的藜麦落入机斗,仿佛在为这一年的藜麦丰收作着“伴奏”。

在藜麦的种植地里,希里沟镇的耿庆忠说:“这些年靠着种植藜麦,我们家住进了新房子,每年还能通过种植10公顷的藜麦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全家的收入都靠种藜麦了。”埋头在地里的耿庆忠一边用镰刀收割着地里的藜麦,一边享受着藜麦丰收带来的喜悦。

藜麦的丰收,也让乌兰县柯柯镇塞纳村的李福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藜麦种植户李福春说:“这几年,藜麦的经济效益年年在增长,而且我们这里很适合种植藜麦,种植出来的藜麦产量高、品质好。今年,看地里藜麦收割的架势,又是个丰收年!”

丰收的前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在中秋佳节期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16个村的农牧民群众齐聚卓尔山下,共同参加祁连县八宝镇首届“共享丰收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活动当天,充满风情的民族舞蹈和优美动听的歌曲,让八宝镇的丰收节更添热闹。精彩的文艺表演结束后,大家去到本地农产品展示区,参观当地青稞、油菜籽、大豆、土豆、药材蔬菜等丰收的农产品,当天有30余类农产品参与了展示。

“加油!加油!”青稞地里,群众排成一排,挥动镰刀,奋力将一株株青稞割下来,快速扎成捆,边上的观众齐力为地里参加割青稞的人呐喊助威。60余名“收田能手”在田间地头进行割青稞、割青草比赛,各村干部群众拧住一根绳组对组进行拔河比赛,干群力往一处使,啦啦队的大声鼓劲,领奖台上的热烈掌声,田间一排排的庄稼,一派喜气洋洋的丰收场景。

“现在基本都是机械化收割,人力收割得少了,参加收割比赛更能激发群众致富的动力。”拉洞村支部书记朱元笑着说,当天他和村里的12个人还参加了拔河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每个人获得了一个大蒸锅,大家带着奖品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原来是讲吃饱,现在是讲吃好,还是国家政策好啊!”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村民们不由感叹道。八宝镇丰收节上,最吸引人的还是麻拉河村村民马玉英蒸的大月饼,圆圆的月饼上点缀着各种颜色,引得众人口水连连,不禁想上前去尝一口。

丰收的动力——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绚烂之花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草原上,膘肥体壮的牛羊尽情嬉戏,牧人已经看到牛羊满圈的盛景,田地里金黄的谷物走上餐桌,农民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在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科玛村村民们正在准备迎接着一年一度的秋收工作,村“两委”负责人走在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今年的秋收状况。在农田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依托地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创办“支部+合作社+农牧民”发展模式,成立科玛村农牧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产业。一直以来,科玛村把农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通过支部带头、群众合力,大面积种植黑青稞,打造了尕朵乡黑青稞种植基地,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近年来,科玛村坚持每年种植63公顷黑青稞,帮助群众增收,每年共产生多公斤黑青稞效益。

随着气温的回升,在玉树州囊谦县白扎乡有机黑青稞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黑青稞秋收工作。

囊谦县是玉树黑青稞的主要种植地,近年来当地村民通过发展千亩优质有机黑青稞种植产业计划,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片区打造,统一规划、产业发展”的扶贫方针,将闲置土地流转,碎片土地整合,全力打造“黑青稞种植示范基地”。通过黑青稞种植助力玉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出了当地农牧民新的增收亮点。

黑青稞种植基地负责人拉东才索南说:“今年,我们黑青稞种植达到了85公顷,已经联系了销售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之后对黑青稞进行统一收割,并按高标准甄选优质黑青稞销售。”

(记者洪玉杰执笔;参与记者苏烽陆广涛罗珺丁玉梅李延平马成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