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是通往孩子内心的地图
2022/5/27 来源:不详都兰,今年八岁,是个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小男生。他的妈妈与出版人开开是好朋友,便向她吐露了孩子的“烦恼”:因为天性活泼好动,成绩却不理想,上学后的都兰成了班上的“问题儿童”,“有些受挫,变得自卑、自我否定”。疫情后,憋在家上网课的孩子,好像更加闷闷不乐了。为了让都兰开心起来,也为了倾听他的心声,开开开始陪他聊天、做手工。有一次,他在开开面前画了一个小怪兽——它长着病毒的样子。开开于是鼓励他画出自己想讲的完整故事,便有了《小小人倒霉记》。本文摘自插画集《变成种子的小孩》,带我们走进八岁男孩的世界。“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他们就知道我为什么会哭。”
《小小人倒霉记》(图画版)
都兰(8岁)
小小人倒霉记(文字版)
一天,小小人看到一个怪物,他不知道它是什么,他很好奇,于是偷偷摸了一下怪物,摸完他感觉自己很不舒服。但是,小小人还是坐上了家门口的16路双层巴士。巴士开出没多久,全车人都感觉不舒服,整个汽车生病了……小小人挣扎着拿到手机,拨打,希望可以救他们。一辆救护车开来了。Oh,no!它看到太多人倒在地上,一转身开走了……原来是去叫了更多救护车。越来越多救护车开来,道路变得很拥挤。医生救走了所有人,唯独小小人被遗忘在角落了。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救助,慢慢好起来。可怜的小小人依旧躺在那里,他心中不停地喊着:“医生快救我!”小小医院……终于,医生看到他了!小小人得救了。《铺设通往内心的地图》
开开
涂鸦就像一幅地图,描摹着“内在的风光”。它一方面描画出了有待处理的障碍,另一方面表达了障碍的来源和处理的途径。
——哥特鲁德·肖腾洛尔
“被遗忘的小小人是他的内心映照吗?”这是在看到都兰的作品时我的第一感受。
都兰的妈妈拉拉是我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带孩子们去比较粗犷的地方游玩,一起爬山,一起睡蒙古包。都兰总是那个体力最好、精力最旺的小男孩。拉拉对都兰有个评价:永动机。多动,精力永远旺盛,总被不理解他的大人当作“问题儿童”,但看似莽莽撞撞的都兰,心性特别善良、敏感,对朋友仗义、温柔。朋友说,都兰身上大概有青草味吧。
青草味的都兰,倒是很贴切。
去年,都兰上一年级了。听拉拉说,他在学习这件事上有些受挫,变得自卑、自我否定。而后都兰转学,新老师对他很有耐心,他的学习开始慢慢有了起色。紧接着,疫情开始了,都兰和其他孩子一样被迫在家上学,没过多久,都兰在家憋坏了,时常无端发火不开心,拉拉有些焦虑。
几个月后,大家相约带孩子们爬西山。爬完西山,都兰心情大好,和妈妈约定每个周末都要爬山。我也向都兰正式发出邀请,来跟我一起做书吧。
带都兰做书,拉拉很早就跟我提过,只是我担心不能胜任和都兰一起“工作”。因为如果不能对他倾注足够的耐心,那只会多一个对他“失望”的大人——面对一个精力旺盛的男孩产生的无能感会让彼此都感到适得其反。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成人都是极大的挑战,孩子在此刻会更加无助、焦虑和恐慌。看着闷闷不乐的都兰,我决定接受挑战,和他一起做点什么。
“都兰,疫情在家你都做了什么?”
“现在特别爱做饭,尤其是玉米糠炸鸡翅。”
“你怎么看现在的疫情?”
“特别不开心。但是现在妈妈答应每周和我爬山,我心情好些了。”
“你平时喜欢画画吗?”
“一点也不想画,因为我画得特别差。所有同学画得都比我好。”
……
但当我和都兰说起和他一起去过的他的东北老家,他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他说老家特别美,有山,有河,他特别喜欢老家。说这些的时候他眼睛闪着光。
开始两次和都兰见面,我们会简单聊会儿天,我给他读读故事,陪他看看漫画,让他看看我的工具,做些手工,我们并不着急非要做出些什么。他最近爱上做饭,那就让他和图钉爸爸一起做饭,陪他炸鸡翅,教他炒一盘藕……慢慢地,都兰放下了对新环境的“戒心”,我也感受到他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