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
2023/5/5 来源:不详柴达木盆地的雪山草原。 施进军 摄
中新网西宁11月15日电(孙睿)青海省海西州官方15日披露,柴达木盆地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海西州,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公益林造林、三北防护林、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开展小范围人工治理,大范围封禁保护,推进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建设,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的良好局面。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海西州累计投入防沙治沙资金8.96亿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0.84万公顷(含沙化草地治理),建立7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6个沙漠公园,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功能显著提升。
据介绍,海西州近年来先后制定印发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生植物保护条例》《海西州沙产业发展规划》《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和制度办法,持续加强格尔木市乌图美仁、都兰县夏日哈、乌兰县卜浪沟、茫崖、大柴旦5个已建成封禁保护区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冷湖、乌兰灶火2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建设,认真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成效监测及日常巡护等工作,不断巩固提升柴达木独特生态地位。
同时,根据海西州沙化及荒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及特点,采用砾石、草方格、尼龙网方格等方法加强固沙能力,实现了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的有机结合。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统筹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湿地用途管制和总量管控,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目前,全州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53处,自然保护区数量青海全省最多。
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好转,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全州共有野生动物种类种,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动物62种;野生植物资源余种,可开发利用的种。
此外,海西州还大力发展沙产业,把枸杞产业作为生态治理、优化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州枸杞种植面积达50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24亿元,每年近10万名省内外剩余劳动力参与到枸杞种植、加工销售、采摘等生产活动中,人均增收近万元,有效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另据年至年的气象资料显示,海西州都兰县宗加(诺木洪)地区年降雨量从39.9毫米增加到.51毫米,6级以上大风由年均54次下降到不足20次,每次大风天数由平均10天减少到5天,枸杞产业在保护柴达木绿洲湿地、防沙治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