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尽显中华

2023/5/16 来源:不详

北京医院皮肤病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1212.html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

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先后三次遴选了一批重要文物共制定了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

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这64件(组)文物均为国内现存的国宝级文物,均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我国宝贵的历史财富。

以下就对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下)进行盘点。

33.秦始皇铜车马青铜之冠秦陵出土的铜车马共有两乘,一号车是立车、单辕双轮,二号车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

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粘接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各种工艺。

钻孔的最小直径为1毫米,饰件多处用如发丝的铜丝,窗板的铜片仅厚至0.12-0.2厘米,车辆头的内孔滚圆,就象车床加工的一般。

车马通体彩绘,图案花纹风格朴素明快大方,以白色为基调的彩绘肃穆典雅,配以大量的金银构件,更显得华贵富丽,这套大型的人俑车马代表了秦代青铜铸造工艺的突出成就。

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余个零部件用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

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西侧,现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34.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的汉代井字形棺椁实物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

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了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以及穿插其间、形态生动的许多神怪和禽兽。

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盖板上绘有对称的二龙二虎相对图案,二龙首相向,居于画面中的上方,龙身各自向两侧盘绕,尾伸至左右两下角。

二虎相背于二龙之间,分别攀在龙首之下,口啮龙身。

这两件木棺椁描绘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熟练的技法,是研究当时绘画艺术的重要材料,是目前所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的汉代井字形棺椁实物,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35.西汉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

画面的下窄部分,上为人间下为地下。

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平台。

象征着大地。

平台之下,即古人通称的水府(黄泉),巨人脚踏鲸鲵,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帛画出土时平铺在内棺盖板上,保存完整。

T型帛画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形象而具体地体现了古代葬制中关于安魂安魄的做法,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年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36.西汉直裾素纱襌衣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素纱褝衣是套在色彩艳丽的丝绵袍外,使丝绵袍上华丽的花纹多一分欲露又掩的朦胧之美,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

此件素纱褝衣衣长厘米,通袖长厘米,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

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素纱襌衣制造技艺高超,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37.西汉齐王墓青铜方镜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齐王墓青铜方镜为长方形,长.1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56.5公斤。

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

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

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

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铜镜的正面十分平正,局部光亮可鉴。

我国出土的圆形铜镜较多,但是像这样方形的铜镜还是很少见。

这件铜镜布局巧妙,结构舒朗,线条流畅,自由活泼,动感极强。

云寓龙骨,龙化云形,充分展现了古人云龙一体的思想观念,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国内罕见的大型矩形铜镜,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堪称世界瑰宝。

年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现藏于淄博市博物馆。

38.西汉茂陵石雕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石雕原来主要分布在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墓前及墓四周,共有16件,其中人和动物造型的石雕为“马踏匈奴”、“跃马”、“卧牛”、“卧马”、“伏虎”、“野猪”、“怪兽吃羊”、“人与熊”、“石人”、“卧象”、“蛙”、“鱼”(一对)、“蟾”等14件,石刻文字“左司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益”两通。

这批作品构思超凡,题材多样,意象博大深沉。

特别在表现各种动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皆蕴含着饱满的生机,或腾跃或宁息,生态万般,无不各具其妍,韵致宛若,质朴而有灵趣,力雄风雷,气势浑厚磅礴,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石雕原立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39.西汉南越王铜屏风构件极具造型艺术之美的文物精品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近千件文物,这五件铜屏风构件就是其中较为精美的部分,包括朱雀屏风铜顶饰、双面兽首屏风铜顶饰、人操蛇屏风铜托座、蛇纹屏风铜托座各一件,以及蟠龙屏风铜托座一对。

朱雀屏风铜顶饰原本是立于屏风两侧转角的顶上,全高26.4厘米,朱雀双翅宽24.5厘米。

双面兽首屏风铜顶饰原本位于屏风顶部上方中间位置,高16.7厘米,宽56.3厘米,厚仅4厘米。

人操蛇屏风铜托座为屏风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通高31.5厘米、横长15.8厘米,整器通体鎏金,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蛇纹屏风铜托座是屏风正间两边的托座,高23.4厘米、长46.45厘米、宽29.4厘米。

蟠龙屏风铜托座是屏风两边屏障下的托座,通高33.5厘米、通长27.3厘米。

这五件铜屏风构件造型精美,形态逼真,鎏金技术精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观念,是一件极具造型艺术之美的文物精品,反映了当时最高级别的铜屏风构件制造水平。

年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40.西汉南越王角形玉杯国内唯一一件汉代杯形玉器角形玉杯通高18.4厘米,杯形如兽角,口椭圆,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

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

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

纹饰自口沿处起为一立姿夔龙向后展开,纹饰绕着器身回环卷缠,逐渐高起,由浅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为圆雕。

在浮雕的纹饰中,还用单线的勾连雷纹作填空补白。

此玉杯制作精美、造型典雅,充分显示了汉代的琢玉工艺水平,是一件构思奇巧的西汉玉雕代表作,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也是国内唯一一件汉代杯形玉器,在玉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年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41.西汉长信宫灯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作跪姿宫女执灯形,通体鎏金,璀璨夺目。

宫女穿宽袖长衣,梳髻,戴巾;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

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炱以保持清洁。

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

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堪称“中华第一灯”。

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中山靖王墓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42.西汉刘胜金缕玉衣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片,金丝约克。

玉衣的外观和男子体型一样,宽肩阔胸,腹部突鼓,四肢粗壮。

腹下有男性生殖器罩盒。

头部有高高隆起的鼻子,三个狭窄的缝隙代表双眼和嘴。

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离,犹如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

其中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构成,袖筒、裤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开的。

所用玉片大部分呈长方形和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

最大的玉片长4.5厘米,宽3.5厘米,用在脚底,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盖大小,用来表现手指。

这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

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中山靖王墓出土,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43.东汉摇钱树现存摇钱树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这件摇钱树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

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

树冠可分七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

饰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

树杆直径约1厘米,叶片最长约15厘米,最短为10厘米,树高度应在1米左右,为三向八枝。

所谓三向,即为摇钱树枝杆被分为三层共八片枝叶,呈对称分布。

这棵摇钱树通高厘米,造型生动优美,保存完好,精美无比,堪称摇钱树的经典之作,是现存摇钱树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无愧于盛世国宝。

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现藏于绵阳市博物馆。

44.东汉铜奔马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

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

从力学上分析,铜奔马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

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5年武威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

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构思巧妙,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45.东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

此汉锦采用的青赤黄白绿五色,皆为秦汉以来发展广泛的植物染料所得,在一块方寸不大的织锦上把阴阳五行学说表现得如此淋漓酣畅,实属罕见。

织锦上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中国古代星占用辞,是古代先民观察五大行星运行变化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占辞术语,即出现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于中国军国大事有利。

科学史家推算出,在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此织锦织造工艺非常复杂,为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一经发现即引起轰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现藏于新疆自治区博物馆。

46.三国吴漆木屐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这双漆木屐的样式与现代木屐相似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屐齿为前后两个;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彩绳早已腐朽不见。

这双漆木屐的发现,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发明,而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这双漆木屐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证明木屐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重要史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国吴朱然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47.三国吴贵族生活图漆盘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此漆盘内的画面布局分明,主要有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有五人,其中四人跪坐宴饮,一小童侍立于旁。

中部五人,一人对镜梳妆,二人对弈、二人驯鹰。

下部只有二人,一人骑羊在前,一人随侍其后,此为出游图。

工匠用笔简练,以流畅的线条描绘出贵族生活的闲适惬意。

其盘内、外颜色有所不同,内壁和底部涂红漆,外壁以及底部涂黑红漆。

此盘画面用色讲究层次和轮廓的勾勒,漆盘上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表现出三国时代吴地漆器彩绘的高超工艺,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

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国吴朱然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48.北燕鸭形玻璃注传世孤品此器为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

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

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

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

此器造型生动别致,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如此奇特而罕见的动物造型的早期玻璃器全世界仅此一件,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年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49.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绘画的杰作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读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

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

图中所示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块向上的一面。

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

第一层六个人物,为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第二层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及春姜女像;第四层六个人物,为班捷仔辞成帝同乘辇故事。

所画内容与汉代以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相承袭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画风与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则已见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

此漆屏色彩艳丽,线条清晰,以漆或油彩作画比在纸、帛上作画更为不易,但此屏风上彩绘笔法细腻,人物须眉衣带一丝不苟,线条勾描与顾恺之笔法相似,实为北魏绘画的杰作,是目前北魏画迹中有准确纪年的作品,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司马金龙墓,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50.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现存最早的锦幡残片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为锦幡残片,长48、宽28厘米,组织为1:1平纹经锦。

整体为红地,上有云珠串成圆圈以兽纹或花纹图案环环相扣。

圆环内中央或为交趾端坐的日天,或为人于坐骑之上持弓狩猎图。

人物服饰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格。

除图案外,锦幡上原应织有文字,现残片上仅有“去”、“昌”等文样。

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绘制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格图案,是现存最早的锦幡残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为青海丝绸之路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

年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1.北齐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鞍马出行图壁画只是北齐娄睿墓中壁画的一小部分,描绘墓主人出行时情景。

鞍马出行图壁画为长卷式构图,分成几段,每段前有二骑作前导,后面八骑跟随。

画家先以淡墨勾勒线条轮廓,再涂以红、黄、石绿、石青、褐色等颜色,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娄睿墓壁画填补了我国北朝时期绘画史的空白,反映了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除了在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外,对当时意识形态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

此壁画的整幅图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可能出自以善画鞍马人物而著称的北齐宫廷大画家杨子华之手,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52.南朝竹林七贤砖印模画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组图这组画像砖长厘米,宽88厘米,由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

荣启期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被时人誉为“高士”,因此,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此画像砖画面具有浓郁的装饰风,运线纤细有力,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魏晋人物画实物,也是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组图,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年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53.唐景云铜钟天下第一名钟此钟高厘米,重达6吨,为青铜铸成,上锐下侈。

六角弧形口,以蒲牢为钮,铸模共分5段,26模。

景云钟是唐代为景龙观所铸之青铜钟,原名“景龙观钟”,开元年间改景龙观为迎祥观,故又称“迎祥观钟”,后曾悬挂于西安钟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景云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并一直沿用。

此钟上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

此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细,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钟声清晰宏亮,音质优美,显示了唐代高超的冶铸技术,也是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号称“天下第一名钟”。

此钟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年),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54.唐涅槃变相碑盛唐时期皇家寺院的遗存此碑形为螭首龟趺,高厘米,宽87厘米。

碑身正面中央浮雕为佛祖涅磐之时众弟子举哀情景。

上部分雕“纳棺”“临终遗戒”“荼毗”“送葬”四图;碑额部雕众弟子将之护持须弥山;下部为难陀供养图。

背面雕为母说法、焚棺和双足显圣、天界起塔等图。

此碑意在表现佛祖涅磐前后的情景与佛陀讲法度人故事。

此碑身以佛祖涅槃变相为中心,雕饰佛祖涅槃前后情景和佛传故事,构图紧凑,雕工细致、叙述周全,颇具隋唐时期雕刻的圆润华丽之风,是一件极为珍贵的盛唐时期皇家寺院的遗存,存世珍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传世碑刻,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55.唐常阳太尊石像朝“开元之治”盛世时期的一件代表作常阳太尊石像又称常阳天尊石像,为道教上仙太上老君的造像。

此像于唐开元七年(年)雕凿而成,造型丰颐,取料白石,雕成后通高1.5米。

天尊头戴金冠,身穿法衣,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

由于历史原因,唐代道教造像流传后世的十分少见。

除了这尊常阳太尊石像外,尚有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三皇像和玉女泉摩崖造像等唐代道教造像存世。

此像造型丰颐,衣纹清晰,神态和穆,气度不凡,线条圆润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是研究道教、古代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正是唐朝“开元之治”盛世时期的一件代表作。

传世石刻,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56.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国基督教之昆仑大秦景教流行碑是指初唐建中二年(年)吐火罗人伊斯(或景净)受唐政府资助在国都长安义宁坊大秦寺修建的一块记述景教在唐朝流传情况的碑刻。

碑高厘米,宽99厘米,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此碑记述了当时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表现了唐政府当时包容、自由、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且具有唯一性,是研究我国古代基督教早期传播必不可少的考据文献,被誉为“中国基督教之昆仑”,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也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知名度极高。

明天启三年(年)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57.唐镶金兽首玛瑙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此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

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

这件酒杯材料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

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

它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此杯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国之重宝,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

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58.唐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唐代舞马的珍贵实物资料银壶系用银片锤打、焊接而成。

壶口位于顶部一侧,形体粗短,略呈圆柱状,其上配有鎏金覆莲形盖,壶盖以一条银链与弧形鎏金提梁相连;壶腹为扁圆形,下接圈足,微向外撇。

就其形制而言,显然是模仿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所习用的皮囊壶。

壶身两侧各饰一捶揲出的鎏金舞马纹样,舞马口衔酒杯,颈上彩带飞舞,昂首奋蹄,前腿直立,后腿弯曲,长尾上扬,正自翩翩起舞;壶身与圈足相接处饰有“同心结”一周,亦鎏金。

该件作品造型饱满,富有张力,线条圆润自然,比例恰当。

关于舞马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南北朝时的文献,而有关唐代舞马的描述则更为详细,此壶舞马纹样系捶揲而成,骨肉停匀,结构准确,生动逼真;边缘处理巧妙圆熟,具有极好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此壶造型、纹饰别具匠心,制作精湛,反映了汉族与边疆游牧民族的文化交往及相互影响,为舞马提供了具体的实物资料,使我们能够得窥唐代舞马之一斑,其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59.唐鎏金铜浮屠中国古代高超手工技艺的绝妙佳品此鎏金浮屠通高53.5厘米,底座长宽各28厘米,二层长宽各24厘米,三层长宽各19厘米,房檐长宽各23.51厘米,重7.4千克。

为模铸成型,精致玲珑,四角正方形亭单层阁式,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

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

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此鎏金铜浮屠气象十分庄严、写实,是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典型文物,今之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内的主体建筑——珍宝阁,就是仿照鎏金铜浮屠的式样建造的,是中国古代高超手工技艺的绝妙佳品。

7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60.唐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世界锡杖之王此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

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

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

杖首用银丝盘曲成双桃形两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

其中四个大环象征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小环则代表十二部经。

杖头为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金环3枚,股侧铭刻铭文。

《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

这枚锡杖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堪称世界锡杖之王。

7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61.唐八重宝函世界上已知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八重宝函是唐代用于供奉舍利佛祖释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共8层,为唐懿宗赐赠。

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录皿)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每层宝函外均用银锁锁上,并以丝带或绢袱包裹,金塔基的银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

七重宝函分别为:第一重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第六重素面盝顶银宝函,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八重宝函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精雕细琢,世所罕见,其价值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的器以载道、“文与质”、以“文”载道的设计理念,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7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62.西夏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用白麻纸印刷的,版心上部印刷的是书名的简称,下部标有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每半面10行,每行22字,每个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有封皮、扉页,封皮的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专家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具有明显的木活字印刷的特点。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现藏于宁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63.元青花釉里红瓷仓世界上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的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瓷仓整体仿元代江南楼阁式戏台建筑,重檐庑殿顶,由中间一座二层主楼和两侧二层亭楼构成。

主楼略高于亭楼,为红柱青瓦,为四柱三开间。

楼阁分为上下两段塑造,下段屋身中央板状箱式结构,面板可拆卸,中间可以盛放谷物。

瓷仓装饰精美,四周门廊微塑各种舞蹈、奏乐、侍卫俑共18尊。

正面青花书写对联一副:上联为“禾黍丰而仓禀实”,下联为“子孙盛而福禄崇”,横批“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

青花釉里红瓷仓综合青花、釉里红、红釉、青白釉装饰,且制作极为精湛,有绝对纪年款识,且为墓葬用品,为研究元代制瓷工艺和社会民俗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

此器造型别致,有明确纪年,是目前仅知唯一存世的重檐庑殿顶谷仓,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的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作为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是世之珍品、国之瑰宝。

年丰城县文化馆征集,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64.明凤冠中国目前仅存的4顶明代凤冠明神宗万历帝定陵出土的凤冠共有四顶,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各2顶。

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

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颗,最少的3,颗,最重者2,克,最轻者2,克。

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

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余颗。

这四顶凤冠造型奇巧,制作精美,饰有大量的珍珠宝石,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是中国目前仅存的4顶明代凤冠,其制作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年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北京定陵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