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之青海海西州委书记王定邦打
2023/5/31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中国小康网
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书记王定邦(左)与《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交流
中国小康网1月26日讯记者郑良红彤彤的枸杞、姹紫嫣红的藜麦、膘肥体壮的牛羊……每逢秋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便披上斑斓的色彩,呈现一片繁盛丰饶的景象。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这里丰富的生态宝藏。
如何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探索有海西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近日,在接受《小康》杂志专访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书记王定邦强调指出,绿色生态是海西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要件,如今海西正以“四地”建设为蓝图,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金色世界”播下“绿色种子”
海西州是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多、治理难度大、生态保护建设任务艰巨的地区,如何在金色的土地上发展绿色产业?这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关心的问题。
王定邦指出,绿色生态的打造、绿色生产的推广、绿色技术的应用是海西州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推进绿色发展,践行绿色生活,健全绿色体制,坚决守护好自然生态,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海西州始终坚持“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造兼治”的治理措施,全面推进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草)、工程固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作,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如德令哈市坚持源头治理与绿化造林、防沙治沙相结合,取得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4.9%、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好成绩。新增造林7.9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10.05%、草原植被覆盖度34.2%。海西州通过打造昆仑山生态屏障、筑牢祁连山南麓生态屏障、构筑柴达木绿洲农牧业生态区、建设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长廊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起了柴达木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印证了“金色世界”的绿色嬗变,也收获了持续发展、砥砺前行的“绿色种子”。
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以“种草养畜、草畜联动、农牧结合”的循环农牧业发展模式,在都兰、德令哈、乌兰建设5个饲草生产基地,在德令哈建设1个饲草料区域性集散配送中心,在天峻建设3个乡镇饲草配送点,把德令哈打造成草畜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高原“草都”。大力推行牧繁农育、集中育肥的有效模式,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生态养殖,推广农作物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
以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为载体,在全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推广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在全州持续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采样检测,加大农药残留筛查力度,同时做好可疑样品的抽检及定量检测工作。健全州县乡村四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网格员制度,严厉打击禁限农兽药物使用行为,有效遏制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绿色变革带来了显著的发展成果,过去五年,海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9%。
构建产业闭环实现“输”“赢”转化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海西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该如何破题?《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分享了其长期解码浙江梳理出的“政府与市场、主业与多业、城市与乡村、物质与精神、传承与未来”五组辩证关系,以期浙江乡村振兴的先行经验能为海西未来实践提供有益借鉴。由此,他进一步强调说,海西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把特色资源与市场逻辑、资本力量联合起来,不仅仅打造成输出地,更将打造成高地。
如今,海西州正着眼于“输出什么”、“怎么输出”、“往哪输出”三个发力点,构建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产业闭环,以赢得市场为导向,实现“输”“赢”转化。
输出什么?输出的是种质资源、发展环境和优质产品。柴达木盆地与周边三江源、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独特单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高原盆地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集中区,是重要的高寒生物物种以及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库,优质的天然种质资源库是产业发展的硬核基础。有了硬核的物质基础,发展软环境的构建就显得愈发重要,依托“三净富硒”独特优势,海西累计实施“双减”项目.3万亩,累计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7家、有机牧场.2万亩、有机枸杞12.9万亩,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聚焦藏羊、枸杞、牦牛、藜麦等特色资源,认证柴达木枸杞、茶卡羊、天峻牦牛等“两品一标”21个,依托都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德令哈绿色产业园等平台吸引各类企业进驻,加大产品研发加工,涵盖食品饮料、医药食品、保健产品等百余种产品进入市场,柴达木枸杞入选中国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录,远销18个国家和地区。
怎么输出?交通路网、物流设施、电子商务的完善,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畅通了渠道。如今海西州已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辐射通达西藏、新疆、甘肃、西宁的铁路快速网,两横、三纵高速路网和“南、东、西”三位一体的空运网,构成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成为青海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成功开通4列中欧班列、10列铁海联运班列,物流设施日益完善。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建成7个活畜交易市场、4个枸杞交易市场,形成了柴达木电商绿洲、青藏电商产业园等5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成立7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共集聚了余家电商企业,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个,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
往哪输出?市场在哪产品就输出到哪。海西在全国中心城市运行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体验店、专营店,建立广州、亳州枸杞批发市场直销模式。依托援青项目扶持青海籍人士在浙江经营销售柴达木农特产品实体店铺、公司等,已授权在浙江杭州、宁波、台州市开设多家柴达木电商绿洲线下体验店。在杭州设立“大美青海·柴达木城市会客厅”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体验馆。与拼多多牵头举办“海西优品云上行”浙江海西对口支援消费活动,通过“消费扶贫网”和“彩西集商城”等电商平台,持续推介营销柴达木枸杞、藜麦等农畜产品。
打造“柴达木聚宝盆”实践品牌强农
年1月6日,“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青海省西宁市正式发布,该品牌由海西州农牧局委托星探桔(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旨在探索品牌生态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的实现路径,以品牌强农,为高原农牧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样板。
“以‘神奇柴达木’等品牌为抓手,提升海西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整体附加值和产地品牌声誉形象,引领农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农牧产业链改造升级,将海西州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州。”王定邦表示。
如何充分发挥区域公共品牌的作用?赖惠能以浙江区域公共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为例做了深度解码,他表示,以政府为主体创建区域公共品牌,统一标识、统一使用,可以有效统领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激发市场活力,是振兴乡村的一把金钥匙。同时,通过品牌的创建树立了一面旗帜,打造了一个地盘,锻炼了一支队伍,能更加有效地把“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进行结合。
按照“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海西州正着力打造“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母品牌和柴达木枸杞、藜麦、茶卡羊、天峻牦牛等公用子品牌,以品牌化战略提升产业价值。
在打造“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海西州建立起“神奇柴达木优品库”动态调整机制和“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授权、使用、维护、监管制度,动员全州46家企业种产品参加“神奇柴达木优品”评选活动,建成“神奇柴达木优品库”,目前,“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已经联动覆盖第一批30家企业的50个优品。
“神奇柴达木”品牌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牧业生产有机衔接,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品牌营销、兴农富农之路越走越宽,创新链进一步融合、供应链进一步优化、价值链进一步提升、资金链进一步畅通,政策、科技、品牌、改革、数字、项目在输出地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聚力赋能作用。柴达木盆地被誉为祖国的“聚宝盆”,如今,“神奇柴达木”品牌的成功打造,成为助力海西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又一个“聚宝盆”。
“青山不问高,俯首勇攀登。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现在关键是需要我们起而行之、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王定邦说。
编辑: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