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九层妖楼的守护者
2023/7/16 来源:不详“九层妖楼”
(文/图张铮)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扎玛日五队血渭草场,分布着大大小小余座古墓封土堆,是青海境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多的一处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墓葬群,“九层妖楼”是都兰热水墓群的标志。热水墓群代表着柴达木盆地地区的古代遗存,是丝绸之路、青藏高原文化研究非常重要的组成,因此,这片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的5月24日,都兰县公安局在热水派出所挂牌成立了青海省内第一支文物保护中队,李晓君任中队长。他说:“每个本地人都有责任守护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我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8月初,记者来到都兰县,体验文保中队民警的火热生活。
戈壁中的特殊队伍
8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都兰县,与执勤民警们一道巡视这片墓葬群。
中队长李晓君今年39岁,从土生土长、耳濡目染到入警14年的一线经历,文保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历年来,各级政府为热水墓群不断更新各类先进的预警设备,逐步形成了对墓群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综合防护体系。
作为防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保中队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每日对墓群(主要是“九层妖楼”、血渭一号墓以及羊圈墓)及周边进行不定时步巡检查。
当天执行巡逻任务的是李晓君和辅警普日哇、宽卓能丝。
从派出所驱车到热水墓群有15公里的路程,因为道路崎岖,有时候要开上40多分钟才能到达。从5月起,巡逻车已经在戈壁山路上因为方向拉杆和避震器坏了两次。因为墓区位于偏僻又没有人烟的草场,李晓君说:“每次车坏了,都得从县城请人来拖走,一等就要好几个小时。”
车辆在戈壁土路上颠簸,窗外一边是平整的河滩,察汗乌苏河在雨季显得汹涌澎湃;另一侧是昆仑山支脉的汗布达山区,海拔在米到米,呈东西走向,气势磅礴。但这一路除了一处藏教寺院和扎玛日五队的十几户民居以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人烟。
李晓君介绍:“热水因黑山深处的温泉而得名,有多平方公里,分布着草场、戈壁与大山,人口有多人,其中又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住在县城,还有一部分人随着草原的季节迁移放牧,像现在,牧民们都去了夏季草场,冬季才会回来。地广人稀是这里的一大特点。等到了冬天,这里就会有熊,还有跟羊群一起回来的狼。”
放羊娃都不去的地方
车辆在察苏河畔颠簸了许久,远远望见一处山脉在云层的阴影下,绵延起伏,恰似一只雄鹰。一束天光打在一座规整的封土堆上,气势非同凡响。
坐在后座的“村警”普日哇喃喃自语,他的藏语听起来像是在说:“古达空,古达空。”李晓君介绍,这座封土堆就是“九层妖楼”。
记者问“古达空”是什么意思,他说那是藏语,意思是“有妖怪的地方”。普日哇这位年出生的藏族汉子,家在热水乡的赛什堂,他从小放羊长大,没有念过什么书,有着健壮的身体、黝黑的皮肤,笑起来露出两颗亮闪闪的金牙,他说镶金牙是藏族的习俗,也是他18岁时的青春纪念。
4年前,普日哇穿上了警服,成为一名“村警”。兢兢业业工作,整个辖区的重点位置他都了如指掌。成立文保中队以后,他每天要来巡墓两次,有的时候还是在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记者开着玩笑问他会不会怕,他笑着指了指自己帽子上的警徽,然后反问我:“你觉得呢?”普日哇说,自己就是喜欢公安工作,喜欢这身衣服,也说不上为什么。
关于“九层妖楼”,普日哇只记得听他家里的老人讲起过,说那个地方不吉利,不让孩子们去那里放羊,自己小时候也从来没去过。当地的孩子们,从小对那片地方是畏惧的。李晓君说,这片古墓更像是当地藏族人自家的祖坟,不会有当地的藏族人来盗掘。
因为中午下了雨,临近的血渭一号大墓旁出现了异状,一处土地下沉坍塌出了一个直径2米的大洞。驻守在墓旁的文保员赶紧把情况反映给了上级文物部门,同时也给文保中队打了电话。
正好离得不远,李晓君一行立即赶到,2名文保员保存福和小赵已经在大墓旁的帐篷前等候了。近几年,县里聘请了文保员对每个重点墓葬进行24小时看守,帐篷是他们平时休息的地方。走进帐篷,里面空间狭小,挤着3张床铺、一套锅灶、一套煤炉。“存福大哥,今天上来的游客多么?”李晓君先同文保员保存福核对巡查日志,然后询问起这一天的情况。
帐篷外,普日哇与另一位辅警宽卓能丝,正在查看地陷的情况。拍照和记录之后,同往常一样,几个人组成了小分队,开始了徒步巡山工作。
巡墓8公里
这一片墓群,从东至西分布着羊圈墓、血渭一号墓以及“九层妖楼”,直线距离8公里。人们走一圈下来也要个把小时,还需爬上几个制高点观察瞭望。
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是年轻的宽卓能丝,他今年刚满20岁,眼神雪亮,步履轻盈。本来也是放羊娃的宽卓,才加入警察队伍没多久。远在西宁念书的女友知道这个消息后,比他还要高兴。他话不多,一说到这个,就只剩下腼腆的微笑,黑黑的脸膛透着红亮。可他巡查起来一点也不拖沓,爬上爬下的活他总冲在前面。一会儿见他在羊圈墓踩土(用力踩脚下的土,检查是否有盗洞或者地陷的情况),一会儿见他跑上山头去检查监控。墓群周边的监控接入政府的“雪亮工程”,确保每一处重点地区的全方位、全时段不落盲区。
小分队成员爬上一处制高点,脸不红气不喘。但记者的体验感却极差,高原反应逐渐随着体能的下降明显起来。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每个人的鞋都沾满了泥巴。“今年雨水特别多,平时上山都要摔一两个跤。”李晓君说,“我们平时巡逻,太容易变成泥蛋蛋了。”
几个人分头眺望不同方向,四周山谷里的墓群清晰可见。此时,帐篷方向传来了犬吠声,是文保员保存福养的小黑狗正冲着“妖楼”方向大叫。极目远眺,有两辆越野车正开往“妖楼”,小分队随即向来车方向移动。
这是几位自驾而来的游客,宽卓主动上前敬礼打了招呼,并请大家配合文保员工作进行登记。闲谈中,李晓君了解到,这些人有的来自陕西,也有的来自河北,有些是来看个热闹,有些也是做足了攻略,对脚下的古墓历史十分熟悉。他一边叮嘱游客远离封土堆的边缘,因为有塌方的危险,一边介绍古墓,并请大家珍惜遗址,强调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黄昏时候送走游客,今天的巡逻也即将告一段落。在帐篷里,保存福大哥正用高压锅煮着挂面,环境艰苦,他们并不能经常吃上新鲜的食物,只能吃点冻肉和冻菜。当天色全黑的时候,周围没有任何声音。记者身处古墓旁,似乎也感受到了某种“气氛”。忽然,文保员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一条警报:“地波探测仪显示羊圈墓有异常。”
一个眼神,正在吃饭的几个人放下筷子,已经走出了帐篷。警车在漆黑的夜空中划出一道红蓝相间的光。不多时,对讲机里传来一切正常的信息。无论什么情况,警报一响,文保中队的执勤民警都能立即作出反应,及时跟进,对古墓群进行检查。
没多久,那道红蓝色的光又回到帐篷前,与都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实时通报后,文保中队的警车驶离了墓群,热水古墓又恢复了宁静。
把传说留给古墓,把古墓留给戈壁,守卫“九层妖楼”的宁静,是都兰文保中队每一位民警对历史的承诺。
“九层妖楼”的来历
年,在都兰县的热水乡,随着文物工作人员的一次意外发现,沉寂多年的热水墓群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一扇宁静的大门随之被打开。尘封的历史和精美的文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