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幸福密码
2023/7/30 来源:不详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潘玲
蓝天成为最大“卖点”
行走在夏秋时节的青海,那一抹“青海蓝”时不时拨动人的心弦。抬头远望,一片纯净蔚蓝天空之上,流云变幻莫测,描绘着青海如诗如画的美丽。
这成了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同样是幸福满溢。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夏季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举办了文化旅游节暨艺术家走进都兰采风活动,记者跟随艺术家们的脚步行走了都兰的不少地方。每到一处,除了自然人文风光,最受赞誉的便是那洁净湛蓝的天空。
“这天真的太蓝太清透太沁人心脾了!在这样的蓝天下拉手风琴,我的心情太舒畅了!我的粉丝们也对青海的蓝天赞不绝口!”一位来自北京的摄影师兼手风琴演奏者告诉记者。
大地的血脉。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潘玲摄
有一位作家这样写道——“青海蓝”是青海风光里最为完美的帷幕,永远在云霄之巅纯净着、清澈着,是青海人从腔子里唱出的嘹亮的花儿,豪迈又浪漫。
为什么“青海蓝”如此动人心魄?
因为从省城到各州府市县,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青海人的共识。
近年来,青海先后制定多个“一揽子”方案,以两市及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为主线,全方位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措施,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
洁净的蓝天和湿地。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潘玲摄
在扬尘综合整治上,督促各市州持续采取规范施工场地作业行为、扩大城市道路保洁覆盖面、严格渣土车运输监管等措施,目前西宁市建成套智慧化建筑工地监测监管和市区级联网系统,对规模以上重点工地实行全时段监管,并建立三级响应机制。在煤烟型污染治理上,继续通过严格禁燃区管理、专项资金补助等措施,加快燃煤小锅炉淘汰,全省共淘汰燃煤小锅炉吨。在移动源污染管控上,通过严把机动车检测关、开展路检路查、强制报废、广泛宣传等措施,自我加压积极推进老旧车淘汰,全省共淘汰老旧车辆。西宁市、海东市加快推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和冒黑烟车辆电子抓拍系统建设,目前西宁市建成投运10个主要路口冒黑烟车辆电子抓拍系统,海东市建成投运10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在工业污染治理上,严格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管理,完成2家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持续狠抓“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整治余家。
北川河两岸。黎晓刚摄
数据显示,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2%,西宁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蝉联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前列。年1至6月,全省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2%。
山水相融古城显新颜
秋日时分,驱车沿国道线一路向北行驶65公里,眼前豁然开朗,河流湍急,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景色愈发宜人。这里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中城。杨海涛摄
走进水源地保护区,只见汩汩河水泛着清波前行,两岸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保护区范围内的河流属湟水支流北川河水系,四面高山环绕,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北川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均发源于达坂山,主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
为了护好碧水,西宁市积极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以及生态植被恢复等,不断提高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使得北川河水源地保护区成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把镜头下移,我们来到了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的北川河湿地公园。漫步其间,微风习习,水波荡漾,眼前的景致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清丽,又有青海高原的独特、原始。
走在水上廊道,刚好遇到拿着手机不停拍照的市民姚女士,记者与她攀谈起来。她说道:“以前的北川河畔又脏又乱,真没想到这一片河滩滩竟然变身景区了!树也绿、水也清、空气也好,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我和老年大学的朋友们经常来这里逛逛。”
大南山绿色屏障。黎晓刚摄
“当看到北川河湿地公园美景时,我为我生活在西宁而骄傲!”更多的市民这样表示。
北川河,是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湟水河最重要支流之一,曾经的北川河畔环境脏乱差。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西宁市实施了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对北川河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如今一个有文化、有品质、有内涵、有特色的新景观风貌带展现在老百姓面前。
不仅仅是北川河,近些年,西宁实施了南川河、北川河、塘川河等35个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系统工程,通过持续攻坚治理,沿湟城乡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湟水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基本实现。
静谧的高原湖泊。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潘玲摄
同时,突出高原山水城市的地域风貌,强化“水”的建设主题,塑造西北地区山水城市典范,将城市与山水合理衔接,让“山、城、水”和谐融合。如今,无论是漫步北川河湿地公园、徜徉湟水河畔绿道、驻足南川河亲水平台还是泛舟人民公园西湖水面,都可以看到,水与城市相融,让城市灵动,使高原古城尽显璀璨容颜。
“无废城市”向我们走来
走进西宁市首个“无废市场”康西市场,只见秩序井然、干净整洁。以前的它环境卫生不太好。
时间回溯到年4月,康西市场规范摊位,从“马路”市场搬进了大棚规范经营。以此为契机,西宁市城东区在康西市场开展了无废市场试点建设。对于农贸市场而言,最大的污染源来源于销售者和购买者手中的塑料袋。
“康西市场有多户经营户,一个月所用塑料袋的数量在2吨左右。”西宁市城东区无废市场项目负责人安静茹说。开展无废市场试点建设以后,市场开始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这种塑料袋经过不到两年时间,可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分解,对环境没有污染。除了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康西市场还建立了专门的回收体系。这一切措施都是助力西宁“无废城市”建设,还广大市民一个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
金色大地。通讯员魏廷祥摄
年,西宁市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和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由此,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征程开启——
紧扣国家试点方案要求,找准在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分期、分步系统构建全域多源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体系;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商场、绿色餐厅、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深入开展“无废”理念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七进”活动,推动全社会“无废”理念入脑入心入行,不断提高全民共建意识。
在创建“无废”社区、助力“无废”城市系列活动中,记者看到,为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居民参与率、准确率,虎台街道殷家庄社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党员+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与环保小卫士共同倡议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为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做贡献,养成文明习惯,争当文明家庭,合力打造文明楼栋。同时,组织居民开展手工制作,把原本要丢进垃圾箱的物品,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的工艺品,也将绿色环保理念带进社区、带入家庭,让大家养成循环利用资源的好习惯。
目前,仅用两年多时间西宁已全力打造了10个固废处置链条和4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达到预期目的,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无废城市”建设现已列入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规划,西宁市将继续扩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加大“无废细胞”创建力度,将“无废”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形成无废城市人人共建,无废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洁净青海有你有我
从祁连山下到三江源头,从河湟谷地到瀚海戈壁,记者这些年到了青海的很多地方采访,从那些山水林田碧湖草地之间走过,见证了青海多年来不间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天蓝气清、水波荡漾的净土青海向众人展现着她的惊世容颜,被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认识、喜爱。
记者有时候发个关于青海蓝天、碧水、净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