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都兰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实施方
2022/6/20 来源:不详为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养,以良好的城乡面貌迎接“全国第三届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展示都兰美丽、整洁、文明的社会形象,按照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求,先就相关重点工作通知如下。
重点任务:
(一)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1、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保障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逐步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清运保洁体系、垃圾处理技术支撑体系、资金保障体系,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置类。
2、规范县容环境卫生管理。建立责任明确、服务规范、管理精细的县容环卫管理机制,改进城镇环境卫生保洁方式,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提高街巷清扫保洁覆盖面和机扫水平,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行为,严控道路和建筑施工场地扬尘,强化建筑垃圾处置利用。
3、完善村镇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牧区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金融扶贫等项目,统筹整合资金,加大对村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合理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村镇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建设,各乡镇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村保洁员,配备车辆,定期收运各居民点的垃圾。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
4、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推行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察苏地区逐步推进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香日德镇、夏日哈镇和宗加镇的行政村可适当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其余各乡行政村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重点解决好农村畜牧养殖场(点)的污水处理问题。
(二)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1、综合整治农牧区环境。结合金融扶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家园美化行动等工作,大力实施以清理垃圾、淤泥和路障,改造水、路、厨、厕、圈,治理柴草乱垛、棚圈乱搭、粪土乱推、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畜禽乱跑的“三清、五改、治六乱”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加大对村庄周边和住宅四旁绿化美化。统一设立具有村庄鲜明特色的简介宣传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平整、硬化道路,强化路面保洁。规范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处理,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开展秸秆还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类污染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加大对农家乐、茶园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管力度。
2、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重点清理城镇环境卫生死角,加大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屠宰场、公厕、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市容顽症的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决纠正乱扔烟头杂物、随地吐痰、占道经营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全面治理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十乱”现象。严格活禽市场准入,监督规范活禽市场秩序,逐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
3、强化重点场所环境卫生治理。整治旅游景区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的“八乱”现象,规范景区商业、餐饮、娱乐经营摊点,不断改善旅游景区环境面貌。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强化对餐馆等“六小行业”的卫生管理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提高城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五包”制度,保持县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
4、优化道路交通环境面貌。强化公路、河流沟渠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在入乡进村路口醒目位置统一规范设立乡村名称路牌。保持候车室、客车内外环境和公路沿线公厕的卫生整洁,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引导教育旅客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5、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道路扬尘防治,狠抓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强化水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广“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流域治污体系,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改善河道水环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6、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从源头上管控传染源,清除病媒生物滋生地,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有效控制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三)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1、加强城镇供水设施建设。根据城镇水源特点、供水设施状况和城镇发展需求,重点进行自来水厂和供水厂改造与建设、供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应急供水能力建设等,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建设改造,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建立城镇供水水质监测体系和水质社会公开制度,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保障城镇安全供水。
2、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和供水保证率。有条件的乡镇,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加强农牧区特别是水源型、饮水型和地方病病区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3、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切实落实饮用水消毒卫生措施,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饮用水水源及应急水源建设与保护,扩大安全饮用水监测覆盖面,逐步具备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
(四)加快农牧区改厕步伐
1、利用金融扶贫项目,推进改厕力度。将农牧区改厕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县金融扶贫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设施。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在居住相对集中的乡镇区修建卫生厕所,加强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有条件的乡镇修建具有完整下水道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改厕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施工队伍和技术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把质量关,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改厕任务,到年底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走在全州前列。
2、加强公共场所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推进乡镇所在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优先考虑中小学、幼儿园和乡镇卫生院的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加强全县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有效改善全县旅游厕所卫生状况。
3、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强化对农牧区群众改厕后的健康教育,引导农牧民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改厕工作成果。
(五)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