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金华援派干部人才工
2022/10/13 来源:不详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08-:23
浙江新闻客户端
不是所有的树都能在沙漠生长,胡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在雪山绽放,雪莲做到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援建筑梦,他们做到了。金华市委组织部联合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我的援建手记”系列报道。每期一位讲述人,从西藏、从新疆、从青海、从四川......传来万里之外的援建心声。
“在那遥远的地方”——金华援派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站在浙江之心,遥望万里之外的援派版图。
从唐古拉山脉的藏北高原到天山南麓的塞外江南,从柴达木盆地的戈壁荒漠到岷江大峡谷边的地震灾区,携手共赴全面小康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一个个温暖、亮敞的定居房,让青海都兰的游牧民走出寒冷、潮湿的帐篷,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条条干净平整的柏油路穿绕山间,勾勒出汶川百姓新日子的版图;一座座“卫星工厂”,让世代种地放羊的维吾尔族村民走进车间,穿上了工装。金华工业园区、金华新村、金华大道、金华小学……以“金华元素”命名的建筑,陆续出现在广袤边陲。
年,金华开始对口支援西藏,随后又相继开展了对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的帮扶工作。仅年以来,金华市先后选派4批次55名援派干部人才,从烟雨江南来到西北边陲奉献才智;一大批企业、广大婺商响应号召,到广袤天地创新创业。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余个援建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累计安排资金超过8.5亿元,不仅助推了援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摸索出一条以民生援建为龙头、产业“硬援建”和智力“软援建”为两翼的科学援建新路子,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起点上,回望历史、遥想未来,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地区,见证它们的蜕变与重生;走近那些人,见证他们的付出与收获。
壮丽的唐古拉山(资料图)
“万里驰援,民生为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在不少人印象中,南疆是“风吹黄沙不毛地,面广人稀土坯房”之处。
如果你现在到了南疆,到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库如力村,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有着多人口的维吾尔村庄俨然成了一座“江南小镇”。
一排排风情民居沿河而建,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花园,水、电、暖、气、厕一应俱全。挺拔俊秀的白杨树迎风而立,孩子追逐嬉戏,大人席地而坐,悠闲地享用砖茶和点心。
库如力村年整体搬迁至开阔的河谷地带,项目由金华援建,由此,村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身材高挑、浓眉大眼的阿依先木古丽·达依木能歌善舞,但当地气候寒冷,一到冬天,由于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全家人连大门都不敢出。
不过,现在情况有了改变。金华援疆指挥部为库如力建起了文化礼堂,村民们在茶余饭后有了活动的好去处,还自发组建了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和红歌队......文化礼堂里最受欢迎的是每周两期的双语培训,不少维吾尔族村民学会了使用汉语。
“年轻人跳舞、打球,老年人看电影、聊天,文化礼堂,亚克西!”已是舞蹈队队长的达依木高兴地说。
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村旧貌换新颜,库如力村也因此多了一个亲切的名字—“金华新村”。
在四川理县,薛城镇筹边楼大桥横卧在高山峡谷间。
四川理县薛城镇筹边楼大桥横卧在高山峡谷间
薛城镇位于沟谷深壑,地形险峻,每逢汛期下大雨就有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筹边楼大桥还未开通时,镇内没有紧急救援通道,人们进不去也出不来。了解这一情况后,援派干部将其列入重点援建项目。
随着大桥的竣工,不仅给过往客商和当地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成了当地群众口中的“生命桥”。
每一个援派干部的三年,仅是时间长河里一个小小刻度,但接续的民生驰援,带来的变化却日新月异:年援藏干部抵达那曲时,下乡工作常要翻山越岭、道路崎岖不平,如今县里已形成交通路网;一台黑白B医院最好的设备,医院医院复审验收;青海牧区人畜饮水困境影响了几代人,年开始的光伏钻井工程让家家户户喝上上了干净水。
万里援建,民生为重。八成以上援建资金用于民生建设,九成以上援建资金安排使用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一组织数字映射出民生优先的援建理念,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一个个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对口援建和东西部扶贫工作,产生了接地气、强基础、暖人心的效果。
“授之以鱼再授之以渔”
如果说,民生工程的建设为援建地区人民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那么,产业扶持则为当地经济建设的腾飞提供“金华经验”。
运营仅1个月,收入就超过万元——家住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的卢永香没有想到,她不禁感叹:“多亏了金华援建干部的帮助”。
42岁的卢永香长年在外打工,年,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回到村里。为了维持生计,尝试通过淘宝销售土鸡、蜂蜜等“土货”,但顾客寥寥无几,很快陷入窘境。
难以为继时,来了好消息:金华援建干部为村民免费举办电子商务培训,同时,在当地建起了10余个农村电商运营平台。经过帮扶,卢永香掌握了网店运营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产品营销,月营业额很快破万元。
今年6月,卢永香所在的村庄也在援派干部的帮助下,成立了合作社,整合优势农产品开展电商销售,并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商标。村书记邱洪颇有感触地说:“我们村是个贫困村,年收入元以下的就有40多户,金华的干部来之前,很多人从没听过电子商务,现在它给了我们脱贫的希望。”
公里外的托木尔峰下,产业援建的“金华速度”也给当地百姓带去了惊喜。
年,对21岁的维族小伙阿卜都外力来说,意义特别。在温宿,牛羊养殖是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他却卖掉了30多只羊,一口气领种了两个大棚。
温宿拥有天山融水的冷水资源优势,但“养在深闺”,没有充分利用。援疆干部主动承担起课题任务,和农科专家一起,卷起裤腿走进试验田,从原材选材、接种培养、田间管理到下地采收,硬生生的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
经过两年的试种,从金华引进的7个品种的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开始在当地推广种植。如今,亩产量均达到公斤以上,亩均收益超过1万元以上,越来越多和阿卜都外力一样的农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金华的水生蔬菜在新疆温宿引种成功建成亩产业基地
“今年,我们还招引了3家农企,预计投资2亿元,用于流转1万亩土地,打造南疆最大的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基地”,在援疆干部王国军看来,这将加快温宿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随着一批批品牌高、规模大、带动强的项目落地,人才、资金、技术源源不断地流入,带动特色农牧、藏医藏药等一个个“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仅以援疆工作数据来看,年以来,新引进落户企业9家,总投资7.5亿元,已建卫星工厂13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余个,“南雁北飞”和“引凤筑巢”正变为现实。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那曲的日头尚未升起,金华已是暖阳高照。
师生俩,远隔万里。这头,布达日步行30多公里,从亚里果村到尼玛乡的邮局给老师寄出了第五封信。
“老师,班里的同学都很想您。期末考试我没有让你失望,我要努力念书,以后到浙江去上大学,这样就可以再见到您.....”
那头,赵益民的眼圈红了。回金华已半年,西藏孩子们的每一份讯息,总能在心里涌起一阵阵感动。
“那曲高,阿里远,昌都险”,平均海拔米以上的这片藏北羌塘草原是西藏自然气候最严酷的地区之一。年8月,赵益民作为支教老师来到这里,成了藏族孩子眼里可亲可爱的“姆艾力姆”(注:维吾尔语,意为老师)。
布达日家住偏远的藏北山区,村里至今没有通电,一双球鞋穿了四季。对这些贫困的藏族的孩子,赵益民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仅一年的时间,班里许多同学的数学成绩从20多分窜到了90分。
为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留在那曲,他帮助学校重新规划了课程体系,发起阳光自主课堂改革,沿海先进教学理念在边疆落地生根。
在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兰干村的一个农家小院,24年如一日,每一个清晨都有一面国旗迎着东升的太阳冉冉升起,这位升旗手是78岁的老党员胡达拜地·依明。
年开始,胡达拜地·依明视力逐渐下降,由于没有及时就医,两只眼睛几近失明,小院里的国旗再没有升起。去年6月,金华援疆医生来到兰干村开展义务筛查,他被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接受了免费的右眼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得很好,米内的东西全都能看见了。
金华援疆医生为温宿老人施行了免费白内障手术后,红旗又升了起来
新疆是白内障致盲高发区,大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治疗。鉴于此,金华援疆指挥部在全地区率先开展“慈善光明行”活动,多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医疗援疆的最终目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毕业于新疆医学院的徐敏,3医院五官科工作,然而在年之前,从未操作过一例白内障手术。这些年,在五批“金华师傅”的接力教导下,他熟练掌握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等先进技术,已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余例,并成长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
智力援建、人才援建是增强发展软实力的关键。
来自金华的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纷至沓来,在投入工作的同时,主动带起了少数民族“徒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不仅如此,还通过建立远程教学、教研、医疗网络平台,实现各类优质资源实时共享。近年来,先后帮助受援地新建学科20余个,填补学科空白15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50项,编制各类专项规划30个。
“此心安处是吾乡”
援派的最高境界,是援进各族群众心里。在每一个有援派干部人才的地方,民族团结之花纷繁盛开,深入人心。
西藏那曲浙江中学的阿布不会忘记:去年暑假,他和10名同学在“爱回西藏”项目的帮助下,来到金华,10天时间里完成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绿色的山,第一次进了电影院,第一次走进了金华同龄孩子的课堂.....这是阿布从没见过的世界。
位于青海的冷湖金华综合商城
青海都兰县察汗乌苏镇的藏族群众不会忘记:镇上几代人都靠着察苏河的水生活生产,由于含盐量高,结石、肾脏等疾病高发。援青干部帮助当地购买了净化水设备,3万余名农牧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他们激动地为金华的干部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新疆温宿贫困户蒋学宏不会忘记:援疆老师黄允功主动来结了“亲戚”,看自家的日子过得不容易,儒雅的老师竟学起做“微商”,帮助吆喝滞销的果品,还自掏腰包给他买了运货的小车。去年黄老师带着探亲的妻子和女儿来自己家过中秋了,两家人胜似一家人。
年,第一批援藏干部踏进那曲
彼有真情在,我有赤诚心。
在援建地区,处处可见融入当地的援派干部人才,他们不仅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当地,还与各族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
第一批援藏干部杨林章至今记得,23年前,在向那曲进发的路上,沿途荒凉、空旷、寂寥,但总能在穿行茫茫高原、雪山的路上,见到淳朴的农牧民向他们招手致意。
不到边疆不知国家之大,不到边疆不知国家利益之重。
杨林章说,3年的援藏经历,是其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回想往事,我与每个同行者一样,当初完全凭着一种胆量和勇气,依仗着满腔热血去了西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难忘的足迹。这段经历,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激励我踏平坎坷,永往直前。”
在新疆温宿,只要有金华老乡来访,那里的援疆干部都会邀请他们去“亲戚”家去串门。原来,这些“亲戚”正是援疆干部结对帮扶的贫困农牧民,“亲戚”家里大到家庭经济收入、住房翻新,小到小孩读书就业,援疆干部事事上心。不少干部回乡后仍坚持资助少数民族孩子上学。
在援派干部的积极发动下,万里之外的金华也形成了从一人援建到全家援建、从单位援建到全市援建、从政府援建到全社会援建的良好社会氛围。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传递着金华人民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深情厚谊,将民族团结的纽带系往更深更远处。
(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