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聆听瀚海的叙说

2022/10/16 来源:不详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刘法营

在青海高原自东逐西,穿过河湟谷地和大湖畔,绿色在视野中由远及近渐行渐淡,似在掠览高原生态的主体文本。

扑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辽远深阔的瀚海之域,这块曾经的风沙肆虐之境,绿色植被在这里犹显得弥足珍贵。春日,一簇簇沙生植物露出微绿,在连绵的沙丘上随风摇摆,越往西去越见瀚海的苍茫。“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几句形象的民谣,曾是瀚海大漠留在万里长路上的写照。

历史在持续向前演进,瀚海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跋涉中嬗变,风沙不再是瀚海的“主角”,亘古的戈壁滩在绿色渐染中叙说瀚海之变。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秀沟景区。通讯员冯春梓摄

一草一木改变“沙窝”走向

“以前的柴达木盆地,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一个‘大沙窝’,因为缺树少草、无遮无拦,风裹着沙几乎能从年头吹到年尾。随着各地一年接一年,一茬接一茬地栽树种草,风沙收住了脚,改变了自然面貌,也形成了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海西州乌兰县泉水湾生态管护站站长岳朝旭的一番话,印证着海西州生态建设驰而不息带来的巨变。

大自然的塑造为海西预设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生态重塑之路。众所周知,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在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除分布着少量的湖泊、湿地外,这里更多的是绵延不绝的风蚀沙丘和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正因如此,这里也成为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生态保护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加之盆地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寒冷多风,使海西州在生态建设中处于全省的特殊地位。

带着对绿染戈壁的渴望和愿景,海西,在无尽的挑战和考验中迎向风沙,以汗水浸透的一草一木,描摹出绿色版图步步延伸的模样。于绿意中外化为一种笃行的精神和坚韧的勇毅,在高原西部筑起新时代的绿色生态屏障。

十余载磨砺出生态之剑。海西州聚全州之力,争取和投入林草建设资金达十亿多元之巨,造林数万公顷、湿地保护10余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1%。柴达木梭梭林、格尔木胡杨林、可鲁克湖-托素湖、诺木洪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同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和乌图美仁等3个重点封禁保护区,如星罗棋布,在海西的辽阔区域间,托起了一个绿色生态新高地的崛起。

从国土绿化重点工程等一路落地落实,到一个个草方格一步步纵横前伸,海西的风信里传递出绿色发展的潮音。

精诚所至汇成绿色情怀

绿色屏障延向高原西部,海西州茫崖市花土沟镇——这块曾被人视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的地方,而今已是满目葱郁。

花土沟镇曾因荒凉闻名,起因是这里的许多区域曾经酷似“月球表面”的地貌,树木难以存活,许多地方曾因干旱缺水寸草不生。曾经在很长的一段岁月中成为海西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的代名词。

伴随茫崖市这座年轻新城的崛起,绿色脚步随着国土绿化工程实施提速跟进,茫崖市甩掉荒凉的“帽子”,投身绿色文明建设大潮。

置身高处俯瞰城区,这座新城已身在林中。城市的周边建起了一望无际的防沙带,宽约数公里,长约几十公里,各色耐旱树种将城市围裹在绿色的怀抱里,这座城市因为这抹绿色而显现出旺盛活力和蓬勃生机。而在这日益浓郁的绿色里,便饱含着曾经奋斗在这里的几代石油人为之付出的艰辛。

60多岁的潘海镇,以前是海西州茫崖地区石油系统职工,其后从事经营攒下积蓄,本可到条件较好的地方颐养天年。他却在年萌发出让自己工作生活多年的茫崖绿起来的念头,在暮年和植草种树结下情缘。种树70多公顷,种每棵树木在潘海镇的眼中心里都像养活一个“孩子”,从小树苗看着长大,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真情。种下的树从最初只能保住半数存活,到后来戈壁滩上的防风阻沙林带达到90%以上的成活率,其间付出的甘苦周折老潘全都咽在自己肚里。

曾经把所有家底投到树上仍然不够,潘海镇就变卖家产靠跑运输挣钱贴补种树的各种开销。曾经面对树木缺水的难题,潘海镇就开着水车沿路花钱买水浇树苗,最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渡过难关。曾经面对盐碱地改良、树种选择、林木养护等一道道难题,老潘在年过半百顶着满头白发走进大学“寻师问道”……

正因有了诸多潘海镇们的艰辛付出,柴达木盆地才蹚出了一条根扎大漠的绿色之路。

风沙深处筑起生态新高地

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距镇区10余公里的一处荒漠地带,数年前到这里时还是满目悄然流动的沙丘。数年之功,风沙深处已变了模样。扎起的草方格从沙丘脚跟自下而上锁住了黄沙的去路,一丛丛沙生植物遍布沙丘之上,在夏秋时节已显现稠密的绿色。

守护在这里的生态管护员韩永禄说,他家就住在数公里外的村庄里,每年春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带着自家的工具聚在这里植树种草。最初是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等扎成一米见方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之效,其后又在草方格内种植沙蒿、柠条等沙生植物,一茬茬的功夫没有白费,建成的防风挡沙林带,既护住了周边的农田耕地,也因风沙少了,远处村庄里的村民也觉得比起以前风里来、沙里去的,如今日子好过许多。

有数据显示,海西州境内目前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53处,自然保护区数量在全省最多,总面积约万公顷。累计45.33万公顷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荒漠化沙生植被覆盖率空前提升,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功能取得历史性提高。全州荒漠化面积和沙化面积呈现“双下降”态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

绿色文明建设步伐铿锵,海西州在新时代矢志不移构建绿色生态发展新格局。

——全面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力推进柴达木梭梭林、金子海、阿拉克湖等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和优化完善,构建起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保护地“海西模式”,建成以祁连山国家公园、昆仑山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倾力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发挥和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独特价值……

路径之变源于理念之变。海西,正踔厉奋发,在新时代筑起绿色发展的新里程。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