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色种植产业支撑都兰绿色有机粮仓

2022/11/13 来源:不详

北京皮肤科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本报记者张多钧殷之皓刘程锦

  立夏过后的一个清晨,王胜吃过早饭,召集村民,带着妻女,忙活了起来,把有机肥运到地头,枸杞树下挖一个小坑,放上有机肥……一行人在枸杞丛里来回穿梭。

  王胜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宗加镇路南村村民,年,村里兴起枸杞种植,他将自家1.33公顷耕地全部种植了枸杞,枸杞苗和有机肥由政府提供。

  “种植枸杞比种植其他农作物好多了,比在外打工强。”这些年,除了自家耕地,王胜还流转了4公顷耕地种植枸杞。年,除了支出,王胜挣了30多万元。

  如今,路南村所有耕地种的全是枸杞,许多村民在临近村社租地种枸杞。甚至,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来都兰县租地种枸杞,枸杞种植成为热潮,这也是都兰县乐见其成的事情。

  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境内地势平整,水资源丰富,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是种植加工绿色有机高品质枸杞、青稞、藜麦的理想地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要指示,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都兰县结合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高质量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如今,在枸杞、青稞、藜麦三大特色种植产业的支撑下,都兰县已成为绿色有机“粮仓”。

  打响枸杞“金”名片

  ——都兰县枸杞产业发展依托“神奇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响做强“青字号”“都兰优品”品牌,开发各类特色产品50余种,发布新华·柴达木枸杞价格指数,海西州农科所培育柴杞品种正在推广

  都兰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枸杞产业首当其冲,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归功于都兰县有着悠久的枸杞种植历史。

  枸杞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中药材,多数人认知的产地是宁夏而不是青海。

  过去的很多年当中,海西州枸杞苗木几乎都是宁杞1号、宁杞3号、宁杞7号,枸杞收购、加工、销售几乎都是外来企业,当地对于枸杞产业的发展缺乏定价权与参与感。

  据介绍,枸杞最早的产地应该在青海。在距离都兰现代农业产业园50多公里的扎龙沟,有一片千亩野生枸杞林,最大的枸杞苗木胸径达到了30厘米,根据枸杞生长速度,这最起码需要上百年以上的时间。枸杞人工种植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目前能考证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诺木洪农场种植了3.33公顷枸杞。

  当时,从都兰县枸杞种植销售情况来看,除了当地村民种植一部分外,很大一部分是外地人种植,枸杞收购商贩以宁夏、河北商人为主,商贩收购后贴标销售。

  都兰县大规模种植枸杞是从年开始,当时为了鼓励枸杞产业,政府无偿提供枸杞苗木,但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种植的依旧是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

  物以稀为贵,当时市面上枸杞少,价格高。收购商到地头收购枸杞,三茬枸杞平均价格能达到每公斤40元。群众看到种植枸杞的收益远远高于粮食作物,纷纷种植枸杞,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高达1.67万公顷。

  此后,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始终没有突破1.67万公顷。尤其是年和年,枸杞市场走向低谷,三茬枸杞平均价格跌至每公斤16元,种植面积减到1.4万公顷。

  最近两年,枸杞市场价格回暖,三茬枸杞平均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宗加镇诺木洪村、乌图村、哈西娃村和诺木洪农场等地种植。

  为此,都兰县在宗加镇建设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大、单产产量高、产品品质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年,有机枸杞产量吨,枸杞总产量3.8万吨。

  都兰县兴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振兴枸杞产业,破解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枸杞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

  长期以来,都兰县立足枸杞之都定位,大力扶持枸杞产业发展,然而问题层出不穷。首先,品牌培育滞后,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高,多数枸杞通过贴牌销售,营销体系与产业规模不匹配,好产品没有好市场。其次,枸杞种植不规范,机械化水平低,枸杞采摘后的烘干、仓储、分选设施不配套,且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延伸链不足。

  再者,有机枸杞的种植,从土壤、水源、空气、种植过程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枸杞根、枝、叶、果都要进行有机检测,种植标准高、要求严、成本大。园区副主任李成业说:“有机枸杞的种植成本要比普通枸杞种植高出30%,有机枸杞干果亩产较普通枸杞亩产低公斤左右,然而价格上,每公斤有机枸杞仅高于普通枸杞5元左右。”

  这就导致了有机枸杞种植企业和合作社经营困难。需要打破制约因素,走高端市场,延伸青藏高原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

  青海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印证了有机枸杞走高端市场的可行性,该公司从年成立时,就承包土地种植枸杞,开始种植普通枸杞,后期根据市场需求,推进有机枸杞种植。

  如今,青海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了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了.3公顷有机枸杞,虽然投入成本大,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些年有机枸杞都是出口,是产业园诸多种植有机枸杞企业当中,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之一。

  不难看出,都兰县枸杞产业的发展,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引导种植面积小的散户发展普通枸杞种植,对于这些散户而言,种植有机枸杞成本投入太高;另一方面,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发展有机枸杞种植,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打响柴达木枸杞品牌,让青海绿色有机农产品走向世界。

  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愿景正在转变为现实。去年,都兰县出口有机枸杞吨,收入84万美元。

  稳定青稞“青”字号

  ——借力乡村振兴规划,都兰县打造集青稞种植、产后流通、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体系和品牌创建为一体的青稞全产业链条,对外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内保障上游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利益,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

  立夏时节,香日德镇东山村耕地中热火朝天,拖拉机拉运有机肥与青稞种子,播种机来回穿梭播下青稞。

  今年53岁的拉项,只恨自己的地太少,种植面积不够多,“这几年,青稞的价格一直上涨,要是能多种点,又能挣不少钱。”

  事实上,拉项种植的耕地并不算少。年,拉项成立了都兰拉项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里及附近村子的耕地种植青稞,从刚开始的40公顷,发展到如今的公顷,是村里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

  去年,拉项种植青稞的产量达到了吨,另外从全镇收购了吨青稞,只留存一小部分自己加工外,其余的全部出售到了西藏和青海其他地区。

  “出售青稞原材料,其实挣不了多少钱,要想体现青稞的附加值,就要进行深加工,开发出青稞挂面、青稞方便面等形式多样的产品。”拉项深知高寒绿色青稞的附加值要体现在深加工上,不能再只出售原材料。

  为此,拉项在东山村建起了加工青稞炒面的车间,香日德镇开了一间炒面销售铺子,铺子中现场加工石磨炒面。

  青稞是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超过万亩(8万公顷),约占全国青稞总产的20%以上。同时,青海省也是全国开展青稞研究工作最早的省区之一,青稞研究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良种率覆盖达到98%。

  都兰县作为青海重要农业区,发展青稞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拔气候适宜高原青稞的生长,早期的诺木洪农场和香日德农场等地,耕地面积大、平整,适宜进行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

  政府层面也一直引导村民发展绿色有机青稞种植,通过种粮补贴、有机肥种子供应、购置农机具等方式,鼓励村民发展青稞种植。

  除了个别像拉项一样的种植大户,群众一般种植农作物种类是跟着市场走,上一年哪一类农作物销售价格好,来年就会跟着种相同的农作物。顾虑还是销售市场,种植有机青稞,成本投入高、产量低,销售价格却和普通青稞相差无几,有机青稞销售未能形成稳定的市场。

  随着都兰(省级)现代农业青稞藜麦产业园的建成,从根本上破解了青稞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产业园涉及香日德镇、香加乡、巴隆乡、沟里乡4个乡镇60个行政村,青稞种植面积达公顷。产业园已建成建筑面积3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3座,建筑面积为0平方米冷链库房和仓储库房各1座,能够满足办公、生产、包装和原料及产品中转储存。

  今年下半年,产业园正式运营后,将重点引进符合青稞产业发展要求的重大投资项目、龙头带动型项目及技术资金密集型、高附加值、高税收型项目,拓展青稞产业延伸链。

  另一方面,都兰县政府鼓励支持入驻产业园区企业从青稞产品加工科研入手,加快青稞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青稞发酵原酒、蒸馏白酒等特色食品;开发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速食面、珍珠米、麦片、麦芽等系列大众化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

  从政府层面到民间的积极探索,坚信,都兰县青稞产业的发展,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振兴藜麦新“钱”景

  ——都兰县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藜麦产业附加值,以“柴达木绿洲,藜麦第一庄园”为目标,以香日德藜麦产业加工基地为龙头,打造藜麦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国艺观光休闲区、体验式农牧业种植区,努力建设国内外著名的藜麦文化旅游观光基地

  曾经的都兰县,因藜麦红极一时,家家户户种植藜麦,没耕地,就到其他乡镇流转耕地种植藜麦,每亩耕地的流转费甚至炒到了近元。

  如今,谈及藜麦种植,人人避之不及,普通村民自家耕地上种上了小麦、油菜、马铃薯,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种上了青稞,藜麦的种植面积相对于高峰期十不存一。

  这种转变,不可否认是受客观市场行情的影响,但我们更应该反思,藜麦产业发展至今,我们该如何进行变革。

  香日德镇柴兴村,是都兰县藜麦集中连片种植区域,也是都兰县最早大规模种植藜麦的区域之一。年,在外经商的包太燕夫妇回到村里,承包了村里34栋温棚,打算在村里干点事。

  包太燕夫妇引进玛咖种植,在温室大棚育苗成功后,栽种到露地,头一年效益颇丰。对于村民而言,种什么挣钱多就种什么,第二年玛咖育苗后,村民纷纷向包太燕购买玛咖苗,包太燕觉得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果断将玛咖苗全部卖出去了。

  年,包太燕与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藜麦,公司提供化肥、种子、技术指导,每公顷地交元钱,种出的藜麦公司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收,当时藜麦亩产能达到公斤,算下来种藜麦的收入要比传统农作物高出很多。

  年,包太燕扩大种植面积,流转耕地种植了.3公顷的藜麦,继续与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还协调其他种植藜麦的农户与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当年全村吨藜麦全部交到了公司。

  当时,全村80户村民当中,在外流转30公顷以上耕地种植藜麦的农户,就达到了50多户,足见藜麦种植有多火爆。

  年初,包太燕与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每公斤10.4元的收购协议,包太燕虽说没挣钱,但也没赔钱。未签订收购协议的市场销售价每公斤7.4元,很多农户都是赔钱,就像拉项,去年的吨藜麦还屯在仓库里,等个好价钱。

  就都兰县而言,藜麦种植后缺乏精深加工,最多就是脱皮,没有更多优质的延伸产品,品牌也是五花八门,各说各话,各唱各戏。青藏高原的绿色好产品没有好市场,更没有好价格。

  都兰县也意识到需要重新振兴藜麦产业,兴建了都兰(省级)现代农业青稞藜麦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引进一批资金雄厚、研发力量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发展“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加快发展藜麦米、藜麦休闲食品、藜麦婴幼儿食品和老年食品等藜麦系列产品,开拓藜麦产品国内外市场,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藜麦产业水平和效益。

  到年,都兰县计划建成.7公顷的藜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均亩产量达到公斤至公斤,建成一个万亩藜麦高产稳产示范基地。

  作为青海高原生态绿色农业的先行者,高原绿洲农业的开拓者,相信都兰县会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辉煌。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