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如何花40年时间,揭秘鬼吹灯里
2022/12/23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荒漠戈壁,吐蕃之地
一个考古队花费了40年的时间
只为揭晓一座神秘的“九层妖塔”
它是《鬼吹灯》小说的原型
却拥有比小说还要惊悚的故事
《鬼吹灯·精绝古城》里的九层妖塔图自/网络
最近,这个考古队来到了杭州
为我们带来一本最真实的“盗墓笔记”
我们一起前去瞧瞧?
看过《鬼吹灯》的朋友,都知道胡八一手中有一本《十八字阴阳风水秘术》,那是他分金定穴的重要攻略,要想寻得大墓,就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的术语。
作为一个盗墓小说迷,相信很多人都熟知其中的一段秘诀,比如: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这次考古队所考察的“九层妖塔”的原型,是青海都兰热水古墓群中最大的墓——血渭一号大墓。
这座古墓的构筑形式正好有上下9层,目前,考古人员仅挖掘了其中的一二层,根据当地流传的妖魔传说,这座墓是藏族人心中不吉利的地方。
影视剧中的九层妖塔图图自/网络
可按照小说里的风水来推测,它简直就是具备王者地气的帝王大墓啊!
首先血渭一号墓所在地,位于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墓前是由冰山融雪所汇流成的察汗乌苏河,旁边两座卧龙山,如同二龙戏珠般盘亘在它的周围,前有活水后有靠山。
其次,方圆三公里以内,分布着大大小小多座古墓,作为其中最大的一座古墓,它如同星图中众星捧月一般存在着。
如果不是称霸雪域高原的王,谁又敢造出这样水准的墓呢?这样天然的宝地,想必窥伺者应该不少吧。
血渭一号墓地形位置图自/网络
正如小说情节一般,撬开这座大墓的不是考古学者,而是如同牛鬼蛇神一般神秘的“摸金校尉”们。
年,一桩惊天动地的盗墓案,搅动了整个文物界。
当时,一个神秘的盗墓组织在“九层妖塔”的东侧墓群中,盗取了多件文物,期间竟有买家出价多万元人民币想要收下这批赃物,最后未等他们出手,青海警方就已经人赃并获了。
新闻联播播放盗墓案
无独有偶,在这群“摸金校尉”到访之前,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以马步芳为首的统治者,就曾经组织军队,对这群古墓进行了大肆的盗掘,他们直接用炸药炸开古墓,不惜一切代价地掠夺了无数金银珠宝。
不得不说,盗墓小说做到了八分假,二分真。
一分是如九层妖塔、昆仑山、黑水城、鱼骨庙等真实存在的场景,二分是贪婪与妄想的自私人性。
盗墓影视作品集合图自/豆瓣
古墓群被盗之后,考古队对它们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
在满目疮痍的各类盗洞中,考古人员在血渭一号大墓中竟然还挖出了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共同见证了唐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吐谷浑。
血渭一号墓考古现场图自/网络
血渭一号墓考古现场图自/网络
第一次听到“吐谷浑”这个名字时,我也是一脸疑惑的,后来我才知道它是一个比楼兰古国还要小众的国家。
吐谷浑的历史只有年,在被吐蕃收复之后,它的文明逐渐与吐蕃趋同。
正如马未都所言:文明一定会趋同,但文化必须存异。
虽然吐谷浑的许多古墓的形式及文化风俗和吐蕃如出一辙,但从挖掘出来的文物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风格。
唐代·镶松石金覆面复制品图自/网络
相比中原的安居乐业而言,高原上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或艺术品,主要是以轻便易携带为主。
在血渭一号墓中,出土的文物就有许多金银器、丝织品、异域货币等物品,大型的陶瓷器几乎非常鲜有,从这些精美的文物上看,我们可以得知吐谷浑的文明程度是非常高的。
吐谷浑古国制作的金银器,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还曾高频出现在唐代的诗歌中,比如杜甫的:边酒排金盏,夷歌捧玉盘。
可见,在以黄金为酒器的唐朝,吐谷浑时期的辉煌,还体现在与大唐的文化交流中。
血渭一号墓·黄金珍宝集合图自/网络
血渭一号墓·黄金集合图自/网络
年,青海省考古研究员们来到都兰考察岩画,意外地发现了“九层妖塔”。
此后,当地成立了一支名为热水联合考古队的组织,在热水古墓群考古了40多年。
最近,这支考古队带着热水古墓里的故事,来到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第一次以“考古”的展览形式,为我们打开了神秘的吐谷浑古国。
首先我们来看看吐谷浑的原住民,都长什么样子。
吐蕃·鎏金人物银饰件文物来源·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图自/大力
吐蕃·鎏金人物银饰件文物来源·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图自/大力
唐·人物形金饰片文物来源·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图自/大力
观察这些文物,我们可以看出,吐谷浑人的面貌是典型的吐蕃人形象。
他们穿着典型的翻领袍服,头上带着山形的塔式缠帽,中长短发向后梳,颇有一份艺术家的气质。
唐代·人身鱼尾金饰片文物来源·都兰博物馆图自/大力
这件人鱼金饰片,是展览中最具神话色彩的文物。
男子左手持来通杯,右手抓着身后的羽毛,羽毛后面是长长的鱼身和鱼尾,有种阿拉丁神灯的既视感。
我们再来看看盛唐时期吐谷浑民族的时装潮流方向。
唐代·小团花纹锦袍文物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宝花纹锦袍文物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锦帽文物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红地宝相花刺绣靴袜文物来源·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图自/大力
这些展出的服饰,几乎都是织锦制成的,锦袍上华美的图案和样式,都透露着丝绸在当时是主流。
除此之外,展厅里最吸引人的还有无数贵重材料制成的日用器具。
唐代·金胡瓶文物来源·都兰县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银餐具(银碗、匙、筷)文物来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自/大力
唐代·脱胎漆盘文物来源·青海省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玛瑙十二曲长杯文物来源·都兰县博物馆图自/大力
我们可以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上看到,6-8世纪丝绸之路“吐谷浑道”文化交融的反映。(吐谷浑道又称青海道),作为到达波斯、吐蕃、天竺等国的必经之地,吐谷浑是连接中西的重要桥梁。
比如金胡瓶上有明显的中原与粟特文化的影子,大漆盘的底部圈足是典型的中原式样,玛瑙长曲杯是明显的萨珊波斯风格,在中国的唐代是高级的贵族珍宝。
神奇的是,这些吐谷浑人的日常用器,都以素器为主,这样极简主义的背后,是物质富足之下的显现。
波斯萨珊王朝·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文物来源·青海省博物馆图自/大力
热水联合考古队,除了为我们还原了吐谷浑的人民的衣食住行,还将这个草原民族的“灵魂”也一并带来了。
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海水褪去,沙漠浮现,常常会出现一些珊瑚、海螺、贝壳之类的海洋物品,比如说这只体型硕大的法螺,就是这片土地的前身印记。
法螺文物来源·都兰县博物馆图自/大力
后来沙漠变成绿洲,便有了广袤的草原,也就有了吐谷浑人视之如命的马。
在他们的法律中就规定了“杀人及盗马者”罪名等同,都是死罪。
闲时以马为游牧,战时马就是最强的武器,马,是吐谷浑王国的国宝。
“昭陵六骏”的主人李世民,就常常从吐谷浑俘获良马。
现在吐谷浑王国虽已覆灭,但作为中国现代三大名马中的河曲马的前身,曾经驰骋在青藏高原的吐谷浑马,某种程度上依旧传递着吐谷浑不羁的灵魂。
唐代·骑射形金饰片文物来源·都兰县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人物形金饰片文物来源·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图自/大力
北魏·骨弓弭文物来源·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鎏金木狮文物来源·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自/大力
除了骏马之外,这片土地之上,还有许多与草原同生的动物,比如:兔子、熊、藏铃羊之类的生灵,甚至是神圣的凤凰。
他们诞生于草原、造福于草原,是草原自由的精灵。
吐蕃·鎏金兔纹银饰片文物来源·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图自/大力
吐蕃·鎏金熊纹银饰片文物来源·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图自/大力
唐代·金鞍后桥片、金鞍翼片文物来源·都兰县博物馆图自/大力
吐蕃·鎏金花瓣团窠立鸟银饰片文物来源·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图自/大力
展览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吐谷浑的文物也不过如此,重要的文物大概也就只有其中的一两件重器而已,在中国许多地方博物馆中,这样等级规格的文物比比皆是。
可你不知道的是,这“九层妖塔”只挖了其中的两层。
与秦始皇陵的情况一样,墓室中宝贵的壁画和文物遇到空气就会发生质变,在没有更好的技术之前,我们只能好好地守住这些珍贵的遗产。
金银饰品集合文物来源·血渭一号墓图自/网络
看过“摸金校尉”们花样百出的探墓方式,很多人都抱怨考古学家反应滞后,永远都是最晚知道消息的。
可现实中,那些为财铤而走险的盗墓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多少宝贝被破坏、被贩卖,他们与卖国贼并无区别。
而以证经补史为目的考古学者,拿着普通的薪水,却夜以继日地怀揣着对历史的热忱,在荒凉的异乡做着繁琐的研究。
对于,吐谷浑的真相,我们还需要再多一点耐心,也许下一个40年、或下下个40年。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均来自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