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之地
2023/1/2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兴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全县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东与贵南、同德隔黄河相望,北与共和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毗邻,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沁县相连。距省会西宁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4°48′-36°14′,东经99°01′-°59′。
兴海县平均海拔米(县政府所在地子科滩镇海拔米)。最高点鄂拉山脉虽根尔岗海拔米,最低点河卡镇吾合托黄河出境处海拔米。全县辖子科滩、河卡、曲什安、唐乃亥、中铁、龙藏、温泉等三镇四乡,57个行政村5个社区。截止年底全县总人口7.6万人,居住着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多个少数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77.89%。
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年5月15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公告,包括兴海县在内的12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年9月27日,中共兴海县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建置沿革
兴海,秦皇之前,是为戎羌。西晋永嘉年间(—),原居辽东鲜卑族吐谷浑西迁,在兴海县大河坝流域建政,兴海为吐谷浑王辖地。
唐联吐蕃,文成公主,西出长安,大非川揽辔(地名,在今兴海县大河坝一带,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此驻足),世代流芳。自吐蕃于贞观八年初派使与唐联姻,开辟了“唐蕃古道”,并在兴海县大河坝黄清河畔设那录驿,唐蕃古道上的暖泉驿(清代称哈隆马索)今兴海县境内温泉点,唐时称为列漠海今兴海温泉的苦海。
民国十八年(年),青海省政府成立,兴海为共和辖地。
民国二十八年(年),由共和析置大河坝设置局。
民国三十四年(年)大河坝设置局升格为兴海县。
年6月,兴海县人民政府成立。
年,兴海县辖8乡,县府驻子科滩(在唐乃亥乡境内)。其中各乡:河卡乡、温泉乡、唐乃亥乡、大河坝乡、曲什安乡、中铁乡、桑当乡、龙藏乡、子科滩城关未批镇、赛什塘牧场虚拟乡、河卡种羊场虚拟乡。
年1月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6号文批复:撤销大河坝乡,设立并命名为子科滩镇(迁至子科滩);撤销河卡乡,设立河卡镇。调整后,兴海县辖2个镇、6个乡:子科滩镇、河卡镇、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曲什安乡、唐乃亥乡、桑当乡。[5]
年末,兴海县辖2个镇、6个乡,1个居委会、61个村(牧)委会。子科滩镇驻子科滩,辖城关1个居委会和泉曲、纳洞、青根河、黄清、恰当、日干、直亥买7个牧委会。河卡镇驻河卡,辖羊曲、克觉、三赛外、灯塔、叶龙、都台、红旗、宁曲、吾勒赫、却旦10个牧委会。桑当乡驻桑当,辖桑当、明星、夏塘、切卜藏、野马台5个村委会。唐乃亥乡驻中村,辖加吾沟、沙那、念青、龙曲、上鹿圈、下鹿圈、上村、中村、下村9个村委会。曲什安乡驻东大米滩,辖莫多、塔洞、大米滩、团结、才乃亥5个村委会。龙藏乡驻尼买,辖浪琴、赛日巴、桑什斗、木果、麻日毛、日旭、秀尕纳洞、尼买8个牧委会。温泉乡驻南木塘,辖南木塘、温泉、长水、多巴、尕科河、盖什干6个牧委会。中铁乡驻吉浪,辖吉浪、恰青、杜宗、斗后塘、龙吾隆、然莫、团结7个村(牧)委会。赛什墉牧场驻赛什塘,辖畜牧一队、畜牧三队、农队、马队4个村(牧)委会。[5]
年8月,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将原有的40个乡镇调整为36个乡镇,其中:兴海县撤销曲什安乡,设立曲什安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桑当乡,将桑当乡的桑当、明星、夏塘、野马台4个村划归唐乃亥乡,并将桑当乡的切卜藏村划归子科滩镇管辖。调整后,兴海县辖3个镇、4个乡:子科滩镇、河卡镇、曲什安镇、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唐乃亥乡。
历史文化
截止年底兴海县有人口7.6万人,藏族占总人口的77.89%。藏族
兴海县
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