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一批找矿重大突破

2023/6/6 来源:不详

白癜风患者能否运动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2/9216036.html

摘要:在整装勘查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河南小秦岭、江西于都银坑-宁都青塘、内蒙古通辽地区等余个国家整装勘查区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构建了一批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取得了一批重要找矿新发现,引导拉动地方财政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取得一批找矿重大突破,有力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矿种目标任务的完成。

1项目概况

“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与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归属于“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与资源评价”工程,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在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内,优选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的地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查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特征,全面评价整装勘查区的资源潜力,圈定可供社会资金选择和进入的找矿靶区,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资料和信息服务。同时,在整装勘查区内,优选一批重点勘查区,开展“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及物化探勘查技术示范,提供可供企业直接部署探矿工程的靶区或靶位,引导企业增储勘查,实现找矿突破,全面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三年来,共完成1∶5万矿产地质专项填图km2、1∶5万地球化学测量km2、重力测量km2、高精度磁法测量km2、放射性测量km2。大致查明了余个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和矿产资源特征,提交1∶5万基础地质图件余件(不含物、化探图件),新发现矿产地30处、矿点处、矿化点处,圈定找矿靶区处(图1),实现了江西会昌岩背—寻乌铜坑嶂地区锡多金属矿、云南马关都龙矿区外围锌锡铜多金属矿、贵州铜仁地区锰矿、重庆城口锰矿、内蒙古通辽铀矿等重大找矿突破或新发现,有力支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矿种勘查目标的实现。

图1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与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年圈定A类找矿靶区分布图

2成果简介

(1)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

实现了整装勘查区找矿重大突破。

一是在40余个重点勘查区实现找矿新发现,形成新突破。

贵州遵义谢家坝、新疆玛尔坎苏穆呼、重庆城口、贵州松桃寨英—邓堡地区锰矿找矿取得重要发现,新增锰矿石(+)资源量万t。江西会昌矿背—松岽、广东莲花山江西坑—十字背、云南都龙等地区锡矿调重点勘查区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增锡(+)资源量10万t。锂、钴等战略性新兴矿产取得找矿重大发现。新疆黄羊山新增石墨(+)矿物量万t,甘肃文县石鸡坝、青海都兰县龙什更、甘肃西和县石家河等新增钴逾1.2万t。铜、金矿调查取得一批重要新发现。西藏谢通门次玛班硕、安徽庐纵黄屯等发现规模较大的铜矿体。福建德化扶风林、甘肃崖湾—大桥等矿调重点勘查区均发现厚度较大的金矿体。

二是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拉动30个整装勘查区实现重大找矿突破(表1)。

贵州松桃高地新发现我国首个特大型富锰矿床,备案(+)资源量.84万t,锰矿体平均厚度4.31m,平均品位25.75%;江西会昌青龙山及杉树窝新增锡(+)金属量t;青海沟里地区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实现了银矿及镍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新增银(+)资源量t,金(+)资源量t,铜镍钴铅锌多金属资源量万t;通辽铀矿整装勘查区铀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有望成为继大营铀矿田后的又一个大型铀矿田;矿产地质调查的新发现,有力拉动地方财政和商业性勘查实现一批找矿重大突破。新增铀***t、铅锌.73万t、铜.09万t、金.31t、钨24.01万t、锡25.82万t、钼.87万t、铁矿19.21亿t、银4.31万t、镍8.78万t、钾盐0.4亿t、锰矿石6.77亿t、稀土矿6.26万t。助推内蒙古通辽铀矿、黔东—湘西地区锰铅锌矿、四川甘孜地区锂矿、新疆黄羊山石墨矿、新疆和田地区铅锌矿、西藏拉萨—山南地区铬铜铅锌矿等10余处大型能源资源基地的形成,有效支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矿种勘查目标的实现。

表个实现找矿突破的整装勘查区

(2)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全面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典型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深入总结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特征,构建完善了69个典型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图2),丰富和发展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出版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各论)》。

二是创新了1∶5万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有力支撑了地质调查标准改革。针对不同成矿作用类型,选取了16个子项目开展矿产地质专项填图试点,提交了5幅矿产地质图示范性成果图件,编制了《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工作指南》和《1∶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指南》,为修订完善1∶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奠定了重要基础;承担智能矿产地质调查试点示范,发挥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图2江西会昌岩背铜矿“一体五型”成矿模式图

1—上白垩统;2—中元古界寻乌岩组;3—隐爆角砾岩;4—花岗斑岩;5—玄武岩;6—闪长斑岩;7—花岗闪长斑岩;8—主干冲断裂;9—冲断裂;10—铜矿体;11—片麻理带

三是找矿技术方法示范取得重要进展。

在黑龙江伊春等森林覆盖区和特殊景观区开展1∶1万低飞航磁测量(图3),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霍各乞整装勘查区开展抗干扰电法测量示范,在贵州贞丰—普安金矿、安徽休宁—歙县金多金属矿和广西平南—昭平金矿整装勘查区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示范,在黑龙江东安-汤旺河金矿、海南昌江—东方地区金矿、内蒙古东乌旗地区铅锌多金属矿等整装勘查区开展土壤活动态金属测量,均获得了重要找矿线索。其中,贵州贞丰-普安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子项目利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圈定Au-As-SbHg-Ti组合异常多处,异常梯度降低方向沿灰家堡背斜倾伏向者相地段展布,成果为灰家堡背斜者相矿段实现找矿突破提供直接依据,经钻探验证,探明金资源量37t。

图3低飞航磁测量

(3)支撑服务得力,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一是有力支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

全面跟踪总结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与成果,支撑完成5年评估总结,梳理整装勘查区典型找矿成果及经验,编制形成系列总结报告;积极推广绿色勘查,组织开展全国绿色勘查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编译了加拿大E3Plus(ExcellenceinEnvironmentalExploration),推广绿色勘查典型经验,总结绿色勘查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为绿色勘查行业标准的形成奠定基础;组织开展了覆盖片整装勘查区的专家跟踪指导,为整装勘查区勘查找矿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力推进技术培训,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多次技术培训和成果交流,显著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了工作质量;圈定的找矿靶区、提交的新发现矿产地和提出的后续勘查部署建议,拉动了地方财政和商业性勘查投入,促进了找矿突破。相关成果得到部领导充分肯定,其中,找矿突破战略行动5年评估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提交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评估报告,得到部党组书记、部长的充分肯定,并做批示;组织召开的3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交流会,相关报告得到部领导批示;支撑开展的智能矿调试点得到局领导批示。

二是持续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三年来,对位于赣南、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区的37片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持续加大投入,仅年投入就达.55万元,拉动地方财政和社会勘查资金10.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4.43亿元、社会资金6.12亿元),完成钻探83.32万m,槽探19.17万m3,新增资源量:锰矿石1.94亿t、铅锌万t、铜万t、锡1.04万t、钨1.77万t、镍10万t、金63.8t、银t、锂6.76万t,有利推动了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

三是圈定的找矿靶区得到后续资金积极跟进,公益性调查与商业性勘查实现无缝衔接。三年来,形成的54个找矿靶区被列入省级财政项目,拉动资金投入2.54亿元,实现了与省级财政的有效衔接;拉动整装勘查区社会资金投入54.57亿元,新增一大批资源储量,实现了与社会资金的有机衔接,对推动我国矿产勘查工作意义重大。

四是调查和科研成果支撑“深地资源勘查与开采”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相关项目成功立项。依托整装勘查区设立以来调查和科研成果,成功申报了深地资源勘查与开采专项“华北克拉通辽东胶东深部勘查与增储示范项目”(总经费余万元)、“深地资源预测评价与勘查增储成果集成”等2项课题和国家基金项目“大兴安岭南段白音查干锡多金属矿床锡成矿作用与银铅锌成矿作用关系研究”1项,成功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4)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一是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优秀地质人才,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团队。

3年来共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20人,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杰出地质人才1人,优秀地质人才2人;形成了矿产地质调查、找矿预测、资源潜力评价、物化探技术和矿业权政策研究5个业务团队;发表中文核心和SCI论文余篇,出版专著9部。

二是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

3年来,项目严格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科普宣传工作有关要求,加大科普推广工作,先后编制完成科普读物1本,制作科普宣传片一套,组织科技列车西藏行、科普进校园等5次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提高了科普的力度、广度与深度。

三是相关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3成果意义

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幅提高了整装勘查区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基本查明了余个国家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构建了一批典型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丰富和发展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支撑了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解决了一些影响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探获了一大批资源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落实“用科技创新改造、引领、支撑地质调查”“促进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地质人才,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团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