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永久禁止出国展出的64件国宝级文物都是

2022/7/14 来源:不详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保护这些国家级的文物

国家规定以下这64件国宝

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这么珍贵的文物

百闻不如一见,快来看看吧~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2.陶鹰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3.后母戊铜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亦称“司母戊大方鼎”,高厘米、口长厘米、口宽79厘米、重.84千克。

4.利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早期,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5.大盂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大盂鼎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其居首位。

6.虢季子白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出土。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

马,几经动荡,被刘铭传觅得并藏起。解放后,刘氏后人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7.明代凤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北京昌平定陵博物馆) 

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

8.嵌绿松石象牙杯(现藏中科

院考古所)

属商代,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

9.晋侯苏钟(其中14只在上海

博物馆、2只在山西省博物院)

属西周厉王时期,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出土。该组编钟大小不一,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10.大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

属西周晚期,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出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5千克。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11.太保鼎(现藏天津博物馆)

属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通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耳上各有两个立虎,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

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 

属新石器时代,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出土。食器,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13.良渚出土玉琮王(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年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器形呈扁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

14.水晶杯(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战国时期,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15.淅川出土铜禁(现藏河南博物院)

属春秋中期,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16.莲鹤铜方壶(此壶原为一对,一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属春秋中期艺术品。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

17.齐王墓青铜方镜(现藏淄博市博物

馆)

属西汉时期,年山东淄博大武乡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镜长.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千克。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

18.铸客大铜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又名楚大鼎或大铸客鼎。鼎口平沿刻铭文12字,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故依惯例以开始二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又因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最为雄伟,堪称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

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现藏马鞍山市博

物馆)

属三国时期(吴),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多年,当年在日本展出时候还引起了轰动。由此也可看出,早在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现藏马鞍

山市博物馆)

属三国时期(吴),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盛食器,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内外颜色有区别。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

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现藏大同市

博物馆及山西省博物院)

属北魏时期,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

22.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现藏山

西省博物馆)

属北齐时期,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

23.涅槃变相碑(现藏山西省艺

术博物馆)

属武周,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石雕碑高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大云寺寺宇早毁,碑于年移入山西省博物馆陈列。碑为螭首龟趺,额部雕众神将护持之须弥山。碑正面雕涅槃故

事六图,上部四图——左面为“纳棺”、“临终遗戒”,右面为“荼毗”、“送葬”。

24.常阳太尊石像(现藏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属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像高厘米,以白石雕造,形象丰颐,神态和穆。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座的四面刻有铭文及供养人姓名。

25.大玉戈(现藏湖北省博

物馆)

属商代前期,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堪称“玉戈之王”。

26.曾侯乙编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

27.曾侯乙墓外棺(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28.曾侯乙青铜尊盘(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29.彩漆木雕小座屏(现藏湖

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年湖北省江陵

望山1号墓出土。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

30.红山文化女神像(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新石器晚期,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出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