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探秘井石湟源戎峡黑沟石刻文字探秘
2022/9/24 来源:不详年9月11日,我邀请省地矿局专家在湟源大黑沟进行低海拔山脊冰川遗址的考察认定工作时,发现一块刻有“山水龙王神”等字样的几十吨重的花岗岩。后又在离这块巨石相隔百米远又发现一块石头,上面也有“天保神佑”等文字,相同的是,两块石头上都有一个叫“羊进才”的人的名字。还有许多小字,因年深日久,苔垢敷面,加上下半部分的文字被淤土掩埋,无法完整断句,弄不清两块石头上的文字在记述什么内容。
“天保神佑”石上三面的文字
董皓先生果然厉害,短时间内就查清了这位羊进才的大概历史:羊进才,祖籍四川,清朝末年出门讨生活到青海,在青海湟源峡的响河儿村学的石匠手艺,碫石磨、石碑、石碌碡等谋生。清宣统元年,他到了当时还没开垦田地的大黑沟居住,第二年,从政府手中取得开垦大黑沟田地的执照,同年娶妻王氏。王氏为响河儿人氏,原为羊进才的同乡唐四川之妻,唐四川病逝后,王氏带着唐四川10岁的儿子唐添福改嫁羊进才。唐四川也是四川人,经历和羊进才同。
董皓先生还请到了湟源画家党青云先生,化整整一天时间,把那两块石头上的文字拓印出来了。
“山水龙王”石上的文字
要诠释这些文字,我以为首先要搞清楚这块石刻所牵扯到的几个年代时间问题。“山水龙王”石上牵扯到清朝和民国两个政权,即大清宣统元年、二年、三年和民国元年。“天保神佑”石上牵扯到一个时间:壬子年。这里,壬子年和民国元年,都是年。那么,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呢?年光绪皇帝驾崩,年宣统皇帝溥仪登基,大清改年号宣统,年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爆发,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当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皇清政府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皇帝溥仪退位,改朝换代了。
历史上每次的改朝换代,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远在青海大山里的草民百姓如羊进才他们,感到的只是惶惶不安,他怕的是新朝改政,前朝取得的土地经营执照在民国变为废纸。所以,在年这个政权交替、风雨飘摇的特定时间内,他要伸张他在大黑沟的权力,用什么方式呢?他是石匠,他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用手中的錾子,勒石为铭!
我们先来看“天保神佑”石上的文字。我以为,这块石头上的文字是他首先刻的第一块铭文,而且时间在年初,因为在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清王朝的留恋,对民国的不屑,非常情绪化。
这块石头分左、中、右个面,三面都有文字。右面文字:“大清人一员”这“一员”“大清”人,就是指他羊进才;“子民壬子年立”:壬子年是年,是民国元年。但他没有用“民国元年立”,而用了甲子纪年法:“壬子年立”,而且强调是“子民壬子年立”,特像如今的外交辞令,通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他想表明,虽然你改朝民国了,但我依然还是大清子民!紧跟着是“守家”两个字。这个“家”可以理解为他自己的家,也可以理解为大清王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政权更迭之时,羊进才在这里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他永远是大清王朝“一员”,大清王朝的“子民”,并用“子民壬子年立”几个字,对新成立的民国表示了不屑,他要为大清朝“守家”。“欧显英大功”:是对他在大黑沟占地、领执照等方面起了关键作用的人,这个人在他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子,所以这几个字略大;中间石面上的文字的解读,要从中间的“羊进才建庄”开始,下一句“千古占地”,再就是“王氏二人力”。意思是说,他第一个在这里打好了居住的庄廓,就是要永久地占据这块地方。“王氏二人力”中的“王氏”,是他的妻子,“二人”是指“王氏”和王氏逝去的前夫生的孩子唐添福,“力”是说,羊进才创业要靠王氏和她带来的儿子唐添福两个人的力量。最左面是“天保神佑”四个大字。意思是要想“千古占地”,就要靠“天保神佑”了。
那怎么又有第二块内容差不多的刻石呢?我以为,第一块文字刻好后不久,他发现,虽然他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但忘了刻上他有“执照”这一很重要的事。为此,他又选了一块更大的石头,这时候他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很冷静地刻上他于宣统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岔口(大黑沟内一地名),宣统二年领了执照,宣统三年执照生效(即“三年立”),颁发执照的是“西标都司”,等内容刻了上去,并且再没有用“壬子年”,而是心平气静地刻上了“民国元年八月十二日立”的字样,接受了改朝换代的现实。
“西标部司”,据青海地方文化学者靳育德先生解释,是“西宁府镇标五营”的简称,“镇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警察部队,清朝时西宁府有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五个营,统称“西宁镇标府五营”,简称“西标”。“前留”是前朝、即清朝遗留的意思,“部司”是“都司”的误刻。“都司”是“西标”中的职务,这个“都司”就是给羊进才颁发了执照的人,大概就是那个为他立了“大功”的“欧显英”。
一般上石镌刻的文字,是要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后再打稿上石的,但羊进才是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农民,他就会刻字,于是就按他想的意思刻上去了,所以,好多句子都语焉不详,后人只能猜其含义。
但我觉得这两块石刻文字,反应出大清倒台、民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青海丹噶尔厅大黑沟一个叫羊进才的农民的思想动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永远保护自己的土地不被国家政权的更迭而变化,他就勒石为铭,以便长期作证。
更重要的,是这两块石头也印证了那个时代一个家族有最初的“占根”的传说。像大黑沟石刻这样属私人刻记的实证,此前还没有发现过,它的价值足以进中国农业文化博物馆。
明清之际,政府实行大幅度屯边的政策,大量移民从中原到青海,这些百姓到青海之后,受当地政府安排到划定的区域居住生产,随着人口的增长,他们开始寻求周边无人开垦的山沟或林地,发展家业。逐渐得以他们的姓,去命名他们居住的地方,如王家山,李家沟,张家河,并把这个地方称之为这个家族的“占根”。直到现在,他们的后人还会说哪里哪里是他们家族的“占根”。所以,青海好多人的名字叫占山、占林,占仓、占库,也都与这个心理有关系。因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根本就是土地,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根。所以“占”这个“根”对农民来说,就是占了命根子。
那么,这样一块记事石刻的中间,为什么又是“山水龙王神位”呢?我想这有三个意思,其一,有了“山水龙王”的“神位”在,人们便不敢毁掉刻石上的字,以利保存;其二,就是当事人在等于说,山水龙王作证,这是真的,不是我伪造的;其三,因为山水龙王在保护一方山水土地,那么,既然这里的山水土地都归我了,那么这里的山水龙王也便由我家来供奉了。在他们的心里,就是神在左右着这里的山水土地,靠了它,他们才能生存下去。
还有一点,既然羊进才是石匠,碫造石碑是他的专业,为什么他不碫造一块石碑,把文字刻在石碑上,而要刻在这么大的石头上呢?这也是为了留存的久远,试想,如果刻在石碑上,过了若干年后,如果出来个对手把石碑给砸了,或者叫人拉倒,抬去盖了桥面或堵了猪圈,这事儿不就说不清了吗?而刻在这么大的石头上,又有“山水龙王”的“神位”护卫,“天保神佑”的箴语在此,谁还敢造次毁石呢?从中可见这位羊进才的精明之处。
我们总结一下:年(宣统元年)羊进才进了大黑沟,年(宣统二年)他取得开发大黑沟的执照,年(宣统三年)执照生效,他娶王氏为妻,之后和王氏带去前夫唐四川当时只有10岁的儿子唐添福一起生活,年,他将“占地”经历刻石。但羊进才的妻子王氏没有给羊进才留下子嗣,羊进才去世后,由王氏带去前夫的儿子唐添福继承了家业。为此,我有委托董皓先生查到了唐氏族谱,这是一本年新修的族谱,其序曰:
唐四川,四川龙子县人,清同治年间为谋生之计,从十二岁出奔西上,来至异地青海,偶遇高功石匠师傅收留学艺,艺成之后,转至响河村作石工。期间由本地热心人做媒,遂同王氏太君孺人婚配,即落户于此地。……后一年生子,名唐添福。至一九一一年,祖添福公已十岁,迁来黑沟村扎根定居。其年唐四川公仙逝,即由祖添福公始务农为奔(本)。
旧时婚姻讲“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妻子再嫁,要被看作是“有伤风化”的事儿,为人所不齿,更别说这位“王氏太君孺人”在丈夫过世的当年就出门嫁了人。所以,这本家谱刻意回避了王氏带唐添福再嫁羊进才这一“不光彩”的家庭事件,越过关键人物羊进才,硬让一个10岁的孩子直接到“黑沟村扎根定居”了。
时光流逝,这些文字留在这两块石头上,风吹日晒地已经越过了百年。到年后的年时,大黑沟从年的1户发展到51户,也就在同年,由于大黑沟被批为省级森林公园,大黑沟村的村民们被整体搬迁到了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农场。百年变迁的历史进程中,羊进才“人庄千古”,“千古占地”的理想,也成了神话。
现在的大黑沟已正名“戎峡黑沟”,成为人们喜欢的消闲旅游区。
而这两块刻石将在原地永远保存下去。它即是青海农业发展在一个特定阶段的见证,又是戎峡黑沟的一个有文化意味的、吸引游客眼球的景点。
作者简介:井石,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年获“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煮字坊笔记2》,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