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盐袋子,60亿人口1000年都吃不
2022/10/5 来源:不详盐这个微小而平凡晶体,穷尽力量变换着各种形态储存在地球上,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吃盐”可见看似普通的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那你知道中国有一个地方盐的储量,是著名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的55倍,此地不仅可以提供中国人日常所需的用盐量,而且还以供给全世界60亿人吃上年。
此盐湖就是中国的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青海省的湖盐储量占全国的85%,堪称中国的“盐袋子”。
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与茶卡盐湖齐名,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尔汗蒙古的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因此察尔汗盐湖由达布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四个盐湖汇聚而成,也有格尔木河,素棱果勒河等10多条内陆河也相继注入。
察尔汗盐湖东西长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度约为2至20米,察尔汗盐湖海拔米,面积为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中国上海的大小。
察尔汗盐湖蕴藏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等数十种矿物质,其中仅仅是氯化钾的储量就高达1.45亿吨占到全国总量的97%,氯化镁17亿吨,氯化锂万吨均据中国之首。
察尔汗盐湖的盐资源总储量达到亿吨,全世界60亿人口年都吃不完,有经济学家估算察尔汗盐湖的潜在价值超过12万亿人民币,堪称是世界上最值钱的湖泊,察尔汗盐湖还出产世界闻名的光卤石。
察尔汗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了厚厚的盐盖非常坚硬。
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强,可以在上面行驶汽车火车,飞机都能在上面起落,甚至可以上面建厂房,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及中国最大的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的。
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通过盐湖路基全是用盐铺成的,分别被称为万丈盐桥和钢铁彩虹,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被人们称为“万丈盐桥”,盐桥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这也使得万丈盐桥的名字享誉海外半个世纪。
青海有两朵震撼世界的花,一朵是塔尔寺的酥油花,另外一朵就是察尔汗盐湖的盐花,由于盐湖含盐量过高,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一切绿色植物都难以在广袤无垠的察尔汗盐湖旁生长,但是却孕育了晶莹的盐花。
盐花是盐湖中晶结体的称谓,卤水在结晶过程中因浓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成分差异等原因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形状,鬼斧神工般的盐花每年都吸引数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盐花奇观。
察尔汗盐湖是古海洋经青藏高原的地壳变迁,被山峰分割并逐渐萎缩和干涸而形成的,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的地带,在几亿年前柴达木曾是汪洋大海,由于青藏陆地的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柴达木变成了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海拔高度2-米,曾经的海水在这里浓缩成高浓度的卤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结成盐。
察尔汗盐湖有益资源的地质发现是解放初期的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西北建立各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矿产业生产,大批的地质工作者被派往各地寻找矿源,一批地质科研人员来到青藏高原深入柴达木盆地来到了察尔汗盐湖,经过科研地质工作者和专家认定察尔汗地区的广大盐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之后便进行开发利用依托察尔汗盐湖而建成的盐湖钾肥厂就坐落在察尔汗盐湖边上。
盐湖钾肥厂始建于年,当时是为了改变中国没有钾肥的局面,投入生产后出产钾肥吨,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
近年来盐湖钾肥逐渐从单一的钾肥生产向着化肥产业,无机到有机,化工到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多领域跨越发展,并依托察尔汗盐湖的优势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在过去由于察尔汗盐湖是在工厂园区之内,所以这里是不被私人进入的,而如今发展了工业旅游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察尔汗盐湖,从年9月起察尔汗盐湖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正式对游客开放。
你可能见过祖国大好河山雄伟壮丽美,但你不一定见过察尔汗盐湖的盐花之美,你会去察尔汗盐湖欣赏盐花美吗?欢迎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