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显红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中国藏毯之都

2023/3/7 来源:不详

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路径研究

卞显红,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杭州商大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杭州碧海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基础分析

(一)藏毯制造起步早,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制造基础

1.年以来藏毯产业由弱变强,南川工业园区为藏毯产业发展源地之一

年藏毯产业纳入青海省委省政府产业扶持发展重要范畴,十六年磨一剑,藏毯产业已成为青海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南川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之一。

南川工业园区自年成立至今,先后2次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藏毯之都”,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毛纺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其藏毯产业是依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和区域文化发展起来的产业。做大做强藏毯产业,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南川工业园区目前以藏毯产业和锂电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建成藏毯产业园和近20家藏毯及相关生产企业入园区,为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源地之一。

2.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发展概况

——构建了洗毛-分梳-纺纱-染纱-藏毯为主的产业链。

——引进了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圣源地毯有限公司、青海藏羊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雪舟三绒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喜马拉雅家居有限公司、青海大自然地毯纱有限公司和青海卡比特家纺有限公司等一批藏毯、地毯和纺纱生产企业。

——织机达到50台套规模,可以实现年产机织毯万平方米,产值15亿元;年生产纱线1.1万吨,产值5亿元;投资建设的青海藏毯原辅材料交易中心以先进的电子信息平台、完善的交易服务,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地毯原辅材料交易中心,全年实现交易额10亿元。

——目前,南川工业园区“中国藏毯之都”初步建成规模,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藏毯和机织地毯生产基地,织机规模达到台(套),地毯纱线2.5万吨,其他产业链配套完整,工业产值多亿元。

——深入优化资源的配置,以打造西部绒纺针织基地为核心,建立绒纺产业园,实现绒纺产业在青海的快速发展。

——吸引了青海雪舟三绒集团、青海绒业集团公司、青藏绒毛股份有限公司、柴达木羊绒有限公司等一批绒纺企业入驻园区。

——实现年产针织衫35万件、山羊无毛绒吨、精梳绒条吨、精梳牦牛绒吨、羊绒纱吨、牦牛绒纱吨,绒纺产业初具雏形。

——实现南川工业园区“藏毯工业园”“绒纺产业园”规模化生产,主要工业品实现精梳牛羊绒0吨、牛羊绒精纺纱吨、绒纺针织服装万件等规模,产品销售收入75亿元。

(二)藏毯文化艺术底蕴深,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奠定了藏毯文化高地基础

1.藏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

藏毯是世界手工地毯中的一枝奇葩,它起源于中国西部,是青藏高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藏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年在青海省都兰县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距今0年前的一块彩色“毛席”残片,是现代藏毯的史祖,这也是藏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体现。

新石器时代早期,青藏高原的原始居民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编织文化。据史书记载,3年前,甘、青、藏地区有许多羌人部落活动,他们以游牧和手工业为主,已经掌握了熟练的毛纺织技术。他们编织的毛布,薄者作衣蔽体,厚者作席、作被以御寒。这些羌民的一部分就是藏民的祖先。年,中国青海考古队在柴达木盆地海拔米的诺木洪地区塔里哈里遗址,发掘出大量的毛织物,其中有一块编织地毯残片。尽管历经0年,织物上的黄、褐、红、蓝等颜色依然清晰,仍可见其本来面貌。诺木洪出土的地毯残片是藏毯最早的实物标本。

2.藏毯文化艺术博大精深

(1)图案丰富、色调协调、民族风格十分明显。藏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协调的毯面色调配上自然、粗犷的藏民民族文化,加以藏传佛教的精美而又带有深刻寓意的图案,堪称完美的工艺品。

(2)严格使用材料、工艺制造精巧。藏毯所选用的原料主要是以牦牛、绵羊毛材料为主,毛毯耐磨、质地柔软是藏毯的特点,同时,藏毯制造技术精湛,厚重密实,能依照不同客户所需要的地毯图案要求编织成规格不同、形象逼真的各样藏毯。

(3)弹性强,色泽艳,毯面净,手感光滑。精湛的剪花工艺使藏毯毯面纹路清晰,并且所呈现出色泽艳丽的完美效果,因此,这种效果使藏毯产生了如同浮雕的艺术效果,显得雍容华美,引人注目。

3.藏毯是青海的传统手工艺品

藏毯的原料是选自藏北高原的优质羊毛,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经艺人的精心编织而成。藏毯距今已有0多年历史,从藏族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发展到全世界青睐的民族手工艺品,藏毯以其独特的编织技艺和文化内涵实现了蓬勃发展,同时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在青海农牧区,常常可以看到农牧民在空闲时将一团团羊毛搓成一股股线,染色后再卷成团,放在油黑光亮的架子上穿杆结扣织成毯;在工厂里,成批的羊毛经过筛选、清洗、染色、纺织等工序编织成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藏毯,检验合格后打包运往区内外市场。

藏毯在藏语中统称“仲木仔”。藏毯的编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形式独特、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厚、地域特色鲜明而闻名遐迩,是琳琅满目的藏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其独特的穿杆结扣织法,极富民族特征的色彩纹样,以及工艺精湛、美观大方早已享誉全球,与波斯地毯、东方艺术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4.传统技艺,古法传承,藏毯是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藏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藏民族手工艺品中一朵美丽的雪莲花。藏毯用途很广,可用作卡垫、地毯、靠垫、坐垫、挂毯等,一般用羊毛织成,搭配色彩鲜艳的花纹,千百年来与藏民族相依相伴。从古至今,对于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人们来说,藏毯及其编织的技艺,是融入生活里的必需品。

要编织出一条上乘的藏毯,羊毛的质量是基础。藏羊毛有着纤维长、弹性好的特点。其毛色纯净、毛质极佳、绒毛厚,具有纤维粗壮、富有光泽、不易黏结、耐酸耐碱性好、冬暖夏凉的特点,是编织藏毯的最佳原料,被誉为“锦缎样的软浮雕”。所以,人们常说新编织出的藏毯“洗后似锦缎、剪后如浮雕”。

“制作地毯所用最好的羊毛,出自海拔4米以上的藏北地区。这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瑞士的一个国际性研究中早有定论。用藏羊毛可以制作出世界上最好的藏毯。在特定的时节,羊毛从羊身上修剪下来以后,被清洗、撕梳和纺成线,然后就到了关键的染色阶段。成捆的羊毛线被放入土陶罐、铜罐等不同器皿,用古老而传统的方法浸以植物捣成的染料,被染成编织图案所需的颜色。用植物染色而成的藏毯,经过日晒和空气氧化后,色泽会越来越柔和。此外,藏毯毯面看上去层层叠叠、层次分明,编织的标志性图案以及绚丽的色彩都是西藏编织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佛八宝、暗八仙、文房四宝、二龙戏珠、山水吉纹等,编织在藏毯工艺里的图案都有不同的寓意。

5.藏毯文化成为青海民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助推器

青海作为藏毯的发源地,通过藏毯会固本还原,它的千年传承、手工精制,传家之宝、永恒价值开始为世界所知晓。藏毯是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藏毯在图案设计和用色的美感上充分体现了藏民族建筑的一些装饰风格、浓厚的藏传佛教和热贡艺术、唐卡艺术色彩。可以说,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藏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文化艺术源泉。

目前以西宁南川工业园区为主体,把西宁市打造为“中国藏毯之都”,让藏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并推动青海省民族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三)藏毯生产集聚化发展,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提供了产业集群高地

1.藏毯产业成为青海省十大特色产业之一

5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世界藏毯之都”的藏毯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藏毯毛绒纺企业进驻南川工业园。6年,中国藏毯协会在西宁成立,西宁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授予的“藏毯之都”称号。同时,藏毯产业链上游的雪舟三绒集团、柴达木绒业、青海绒业集团、大自然地毯纱等企业陆续入驻南川工业园。7年,青海省提出“把青海建设成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地”目标,以藏毯等为重点的轻纺业成为青海省工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

2.南川工业园是我省藏毯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也是“藏毯之都”的孕育之地,集群化发展具有深厚的政策背景

——3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藏毯产业为主导,培育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资源要素,扩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藏毯产业整合思路。

——年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海藏毯毛绒纺业进入了民营为主体,手工和机织藏毯并举以现代化生产线为代表的现代国际化发展新阶段。以南川工业园区为中心,生产链辐射全省一市一地六州二十四县的近30余家藏毯毛绒纺企业,有力地促进了藏毯毛绒纺产业生产基地发展。

——为了促进藏毯产业快速发展,南川工业园引进藏毯技术培训工业学校,搭建公共检测平台,并筹建国际地毯制造基地和国际地毯销售保税中心。南川工业园区内拥有毛绒交易达2万吨的西北最大交易市场

——在南川工业园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支持下,藏毯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一流生产线,快速扩能,产品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地毯产品门类日渐增多,藏毯毛绒纺织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如今,青海藏羊地毯集团的千余种块毯热销国内外地毯市场,圣源集团的商用毯铺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青海省藏毯产业相关企业呈现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特点。

——自年至今,园区地毯企业从过去的2家增加到目前近20家;地毯编织设备从过去的4台增加到余台;产品门类从过去单一的手工藏毯发展为威尔顿、阿克明斯特、簇绒等多个门类;产品品种从过去的纯羊毛藏毯发展到丝毛、丝绒、牛绒、羊绒、驼绒等;传统藏毯产品由单一的45道发展到道藏毯;产量从过去的不足20万平方米发展到如今的1余万平方米,产品销往美、欧、日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南川工业园区藏毯毛绒纺企业年产值达亿元,就业人员达到人,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藏毯出口居全国首位,已成为青海出口重要商品之一。

3.青海藏毯绒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青海的藏毯和绒纺产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委、省政府在国家商务部和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诸多有利措施促进藏毯绒纺产业发展

——3年青海省政府把藏毯业列入青海重点发展产业,确定了藏毯业今后7年的发展的目标,并成立了以省政府副省长为组长的藏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3年6月,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作出规划蓝图。在这个蓝图中,青海省政府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青海是藏毯的重要发源地,青海藏毯以其自然、古朴、粗犷的民族风格和中西合璧的艺术美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同时,青海藏毯产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要充分发挥资源与传统优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地毯业发展的新的构想、新的创意和新的技术,不断提升青海藏毯的加工制作水平和艺术品位。

——年,青海省政府批准下发执行《促进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5年2月青海省政府召开藏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专题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时期藏毯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并将藏毯产业作为优势、特色、朝阳产业之一,纳入青海省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扶持。

——9年,青海省根据国家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的《青海省纺织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青政〔9〕26号)进一步对加快藏毯业的规模化发展进行了明确。

——鼓励支持藏毯企业加快建设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支持新型喷染和动物、植物、人工纤维合织等工艺的开发应用,开发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花色品种,实现市场精细化定位与营销;支持骨干企业采用先进设备扩大产能,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充分利用骨干企业的示范和产业拉动作用,以标准统一、半成品生产分散、品牌经营的模式,完善原料-纺染纱-织毯-后整理-品牌营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加快藏毯产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4.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化发展概况

南川工业园区现已打造或吸引近20家藏毯、毛纺织、针织类企业入驻,主要藏毯包括藏毯工业园区(藏羊国际地毯生产基地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藏毯协会、中国藏毯展销中心等)、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喜马拉雅家居有限公司等藏毯及相关企业近20家。

表1南川工业园区中国“藏毯之都”主要文旅产业集群企业(组织)

(四)藏毯展销国际化,中国(青海)藏毯展览会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基础

自年,西宁市打造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年更名为“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暨丝绸之路地毯展交会”;年更名为:“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节”)以来,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逐步向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年,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初创,这一展会有效地提高了藏毯的知名度,为藏毯搭建了通往世界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藏毯毛绒纺产业的发展。

藏毯产业已成为青海省的特色优势产业,藏毯成为青海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藏毯国际展览会已成为集地毯产品、技术、信息和资本交易于一体的经贸合作平台。为打造“中国藏毯之都”,建议把该展览会主题恢复为“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目前,该展会内涵更为丰富,展会立意更加高远,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青海省地毯企业将与其他参展国地毯企业一起,共同推进地毯产地的协同化、地毯产业的现代化和地毯产品的品牌化,把青海的对外开放推向更高层面,将青海的特色产业融入更广阔的市场,让璀璨的藏文化绽放出更具时代气息的光彩。

“藏羊”牌藏毯以精美的图案、优良的品质、完善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称赞,产品远销海外34个国家及地区,在欧、美、日等传统地毯消费国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并相继开拓了新兴的俄罗斯、中亚和南亚市场,同时,青海、天津、上海三个内贸公司的营销网络已覆盖了国内大中城市,国内经销商已达1多家。

年,藏毯展会更名为“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暨丝绸之路地毯展交会”,年更名为中国(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为打造“中国藏毯之都”,建议恢复“中国(青海)藏毯展览会”或“中国(青海)藏毯博览会暨世界地毯产业高峰论坛”。

二、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中国藏毯之都”打造路径规划

(一)实施藏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藏毯产业发展高地

1.藏毯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条件

(1)藏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区域资源优势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可利用草场约占全国万公顷的15%;

——现有存栏牛羊2多万头只,其中分布最广的藏系绵羊和牦牛存栏数全国第一位,每年富产羊毛2万吨,细羊毛吨、羊绒吨;

——青海土著藏系绵羊毛因其毛色纯白、纤维长、光泽好、弹性强等特点,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毯编织原料,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盛名;

——牦牛绒资源更是全球唯青藏高原所独有。作为高档纺织原料的羊绒,中国拥有全世界70%的产量,青海及周边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占到全国的62%,尤其是青海柴达木白绒以其特有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青海省拥有生产手工藏毯30万平方米的半成品加工车间和后整能力达60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工厂——多巴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了原辅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6年至7年,青海省为促进藏毯产业加快发展,特别设立每年万元的专项基金;年至年,我省藏毯毛绒纺企业共获得省政府各部门资金支持2.75亿元。

——年以来,青海省藏毯、毛绒纺企业依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了传统手工地毯“做精做专”,机织毯“做大做强”,“机织为主,手工为辅、国内为主,国外优质品牌”的销售战略。

——数据显示,自6年至年,青海省藏毯企业自主专利产品从34个增加到近个,增加了6倍,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青海省实施品牌战略,“藏羊”“雪舟”“青海湖”“圣源”“柴达木”五个商标在全国地毯、毛绒纺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市场因品质优良名声渐起。“藏羊”地毯、“雪舟”“柴达木”绒衫“布哈拉”民族服饰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省十大特色行业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行业。

(2)藏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传统技术优势

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在青海较为发达,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在藏区,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手工编织艺人,从捻线到编织的每一道程序都是自己完成的。不管男女都是纺织毛线的能手,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捻线。编织工作通常在农闲季节进行,如卡垫、毛毯、藏被等都是自己生产的。藏毯是青海手工纺织品中的精品,其生产工艺独特且复杂。青海优秀的手工业文化传统是藏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一优势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复制、仿效的。

(3)藏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文化优势

青海拥有优越的藏毯文化资源优势。青海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藏族文化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养分的同时,始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藏毯除了它的使用价值以外,还有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究其实质,后者强调的就是藏毯的艺术性。藏毯艺术源于藏族文化,这也是被称为藏毯的原因所在。如果藏毯失去了藏族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它也就失去了藏毯的本色,失去了藏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优势。底蕴深厚的青海藏文化为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4)藏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大发展优势

近年来,青海省文化部门积极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推进藏区文化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产业集聚规模初步形成。工艺美术产业逐渐形成青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行业,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藏文化艺术、藏毯、金银首饰、昆仑玉雕已经成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自国家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来,青海省纳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6个藏族自治州陆续推动实施17个文化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0多亿元;文化企业由最初的户增加至现在的户,从业人员从3万人增加至4.4万人,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逾15亿元,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高于当地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很多项目已经成为藏区农牧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全省各地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特色优势日益突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彰显、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逐步兴起。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6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48%,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青海省藏毯文化产业发展为如火如荼的青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再添了一把旺火。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的青海藏毯业正以饱满的活力拥抱新的机遇,推动青海民族民间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为中心,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扩大经济总量,着力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向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大步迈进。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产业基地之一(表2)。

表2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产业基地

2.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打造“中国藏毯之都”,把南川工业园区打造为集藏毯研发、文创、生产、展销、会展、博览、研学、主题接待于一体的世界藏毯文化高地,并打造世界地毯文化博览中心和世界地毯大会永久会址,把南川工业园区打造为永不落幕的世界地毯行业领袖。

——依托我省及周边省区的牛、羊毛绒资源优势,打造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毛纺织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扶持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再引进一些机织地毯生产企业,加快地毯织机项目建设进度,地毯织机达到台套规模,把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发展成为西宁打造“中国藏毯之都”的重要阵地。

——加快地毯及毛纺织产业原辅材料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对已建成的青海藏毯原辅材料交易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并建设配套的保税仓,建成综合性交易中心。

——根据产业规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以打造我国西部绒纺针织基地为核心,实现绒纺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形成万件绒纺针织衫规模。

——发展为藏毯产业配套的棉纺产业。根据已形成的藏毯、民族服饰所需的配套棉纱、布料的现状,积极引进东部地区棉纺织龙头企业,以棉纱生产为基础,发展高档面料、服装、家纺等产业。

3.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发展获取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发展极大地释放着集聚效应。南川工业园区现入驻藏毯绒纺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建立国内营销网店多个,国际销售网点6个,产品畅销美、欧、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较园区成立之初增长10倍。青海工业职业学校新校区每年可向园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余人,南川工业园区藏毯绒纺产业形成了原辅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目前,园区拥有电脑横机台、地毯织机台(套),涉及威尔顿、阿克明斯特和簇绒织机等全系产品,产业规模、产品产量实现年均增长%,产业发展速度堪称全国第一。生产产品也从主打手工地毯,发展到手工、威尔顿等全系;由初期单一45道藏毯扩展到道;研发生产手工和机织藏毯产品30多类近千个品种,品类数全国第一。青海省8.3万农牧户受益藏毯产业,年增收4.6亿元,同时带动2万余人就业。

年,园区绒纺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6.7亿元,占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5%。截至年底,南川工业园区织机规模达到台(套),电脑横机达台,藏毯绒纺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4.南川工业园区藏毯产业集群化提升路径

(1)把南川藏毯产业园主楼打造为集藏毯文化展陈、非遗传承、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展示展销、电子商务、产品科技研发及藏毯文化主题接待设施于一体的藏毯文化综合体。南川藏毯产业园

利用空间优势及区位优势,打造为一处综合藏毯文化、科技、展销于一体的综合体。建设成为南川工业园两大特色产业之一。整合南川工业园藏毯产业,建设统一展销中心,打造一处永不落幕的藏毯展销博览会。建设南川藏毯设计、科技创新中心,以文化、科技融入,推动藏毯产业发展由传统家居转向为现代文创、现代艺术、现代家居衍生品等。利用藏毯产业园产业大楼打造一处藏毯主题文化酒店,作为南川工业园特色旅游接待设施。

(2)充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计划打造藏毯制造产业集群高地

9年,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机织藏毯生产基地三期项目顺利获准列入国家9年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第三批计划。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机织藏毯生产基地三期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北欧投资银行贷款万欧元,国内银行贷款0万元,企业自筹万元。国外贷款将主要用于地毯机织设备采购、安装及技术服务,国内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土建及其他费用。

目前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已经顺利实施了两期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建设机织藏毯生产基地项目,累计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万美元,其中:一期项目已于年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年建成投产。三期项目使企业机织藏毯年生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万平方米,对于提高我省机织藏毯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带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周边地区农牧民收入,促进地方民族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以该项目三期为基础打造为南川工业园区藏毯工业园。

(二)打造“十个一”,以“十个一”工程助推“中国藏毯之都”打造

积极谋划“十个一”工程助推“中国藏毯之都”打造三年出成效,五年基本打造成功:

(1)一个中国(青海)藏毯展览会。该展览会自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7届,虽然数次易名,但未改藏毯主题。该展览会需要加强内容建设,提升展览水平,融合文化和科技元素,增加参观游客互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普性内容,增加云端展览会和直播展销会等。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依托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内容创新和展销方式创新,赋予中国(青海)藏毯博览会新的生命。

(2)一个永不落幕的中国藏毯国际展销中心。积极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批示,在南川工业园区藏毯工业园打造一处综合性展示藏毯文化、藏毯产品与品牌、藏毯非物质文化、藏毯发展历程、藏毯艺术的中国藏毯国际展销中心,使其成为中国(青海)藏毯展览会之外永不落幕的藏毯文化综合性展示场所。

(3)一个藏毯工业园区(藏毯文旅综合体)。充分发挥目前藏毯工业园厂房和办公楼的空间,把藏毯工业园打造为一处藏毯文旅综合体。在藏毯工业园既可以藏毯工业和工厂观光,也可以享受藏毯文化艺术大餐和在藏毯文化主题旅游接待设施中住宿、餐饮和休闲娱乐。

(4)一个世界地毯大会及国际会议永久会址。积极谋划世界地毯大会,积极促成西宁南川工业园区成为世界地毯大会永久会址,在南川工业园区谋划一处世界地毯大会永久会址建设大会场馆和附属设施,积极拓展藏毯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引领力。

(5)一个藏毯文化公园(依托现有南川河水际公园打造)。在南川河流域,如充分利用现有公园打造一处藏毯文化公园,积极融入藏毯文化,谋划藏毯文化景观主题,使其成为到访“中国藏毯之都”感受藏毯文化自然景观的重要场所。

(6)一个中国藏毯博物馆(含一条藏毯文化长廊)。积极谋划打造中国藏毯博物馆,使其成为综合性展示藏毯文化、藏毯技艺、藏毯艺术的综合性文化博览场馆,并打造一条藏毯文化长廊或藏毯文化广场。

(7)一个藏毯文化手工业展示性生产车间。

(8)一个中国藏毯研究院和技术检测中心(依托中国藏毯协会打造)。

(9)一个中国藏毯综合信息平台(中国藏毯网、中国藏毯官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