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数的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金台资讯

2023/5/7 来源:不详

卷草纹、祥云纹、回形纹、如意纹、八宝纹……鹤、梅花鹿、凤鸟、人物……从传统到现代,一块块加牙藏毯上的纹样和配色让人感叹。

如果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是如何做到毯子的图案和配色恰到好处的,他的回答就四个字:心里有数。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人民网张皓芃摄

年,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大量公元前10世纪的毛织物和纺轮,其中有毛绳、毛布,还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这块残片虽历经年,但是用黄、褐、红、蓝等色毛编织而成的条形图案仍清晰可见。据考证,该残片的原材料是青海的藏系羊毛,证明青海先民几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

“那加牙藏毯何时兴起?”

“多年了,我们祖上是从南京迁过来,南方的编织手法融合了当地的材料,才有了今天的编织技法,年都没有变。”杨永良说,藏毯编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艺,包括羊毛的筛选、分色、纺线、桄线、洗纱、染色、晒纱、缠纱、图案设计、上经、挽橧、锁边、编织、平整、掏沟等整套完整的编织工序。

再次走进杨永良的传习所,看到夫妻俩正在选毛。“刚收过来的一批,今年价格涨了一些但还能接受。”加牙藏毯选用青海当地所产的羊毛作为原材料,西宁是青海省最重要的羊毛集散地,所以青海产的羊毛在国际市场上常冠以“西宁”二字,叫“西宁毛”或“西宁大白毛”,毛色纯白、富有光泽、纤维长而均匀、结实耐拉、回弹性强,最适合编织藏毯用。

见过杨永良编织藏毯,第一次发现捻线也是一个技术活儿。捻线时,左手拿一团羊毛,先撕出一缕羊毛捻成线系在捻线杆上,将线身夹进线口或挂在线勾子上,猛捻一下线杆,线杆在纺线轮惯性的带动下飞转起来,不断地从毛团中撕出羊毛续入旋转着的线绳中。

正在捻线的杨永良。人民网张皓芃摄

还有纺线时纱线的捻度、均匀度,粗细完全由捻线人凭借感觉和经验控制;染色时用料多寡、温度的控制、煮染的时长,全靠经验……“其实靠经验做的还有很多,比如每块毯子上经纬线的道数、编织的密度等等。”

“8”字扣工艺是加牙藏毯的传统编织工艺,编织时左手拿线头,右手握刀,将线头围绕着前后两根经线环绕一个“8”字扣后割断线头,继续绕线,继续割线,这样就把毛线一根根栽织到经线上。

地处明长城青海段旁的湟中加牙村自古就是多民族交汇地带,加牙藏毯的图案和配色设计上突出显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独特风格。“这些图案都心里有数,比如一个宝相花图案,什么时候织到经线、编织多少道,都是口口相传的,时间长了就心里有数。”按照脑海中构思的图案随心组合进行编织,最后织出的图案与事先设计完全一致,这就是加牙藏毯的又一魅力。

除了对传统加牙藏毯的图案做到了心理有数,杨永良对毯子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手工编织和大机器生产一样,我们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应该跟着市场走。”近几年,杨永良的作品、名片也被放在博物馆、旅游景区和宾馆酒店,很多游客慕名来到传习所下订单,来图定制创新藏毯的订单逐渐增多。

加牙藏毯。人民网张皓芃摄

“手工编织藏毯又有了市场,愿意回来继续织毯子的人就多了。”这些年,杨永良积极参加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交流会、非遗展,到大工厂担任技术顾问,就是为了最朴素的心愿:让更多人了解学习这门手艺并传承下去。

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催生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毯工艺。如今,藏毯这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青海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