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青海阳光洒满乡村振兴路

2024/12/8 来源:不详

红彤彤的枸杞点亮了乡亲们的致富梦。王震鹏马秀鹏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深秋,高原大地的阳光透过树木凋零的枝干,一缕缕地洒满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的农家院,村民杨老汉在院内来回悠闲的踱步,感受着阳光照耀在身上的温暖。

  “晒晒太阳就能挣钱,没想到这种好事能落到了我们村,如今村里有了光伏产业,一想到阳光也能换钱,每天晒太阳时心里感觉特别热乎。”杨老汉拿出了自家空置的土地,作为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用地。在这之前,杨老汉怎么也想象不到,靠高原天吃上了“阳光饭”。

  西河滩下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没有任何集体产业,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年7月,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与西河滩下村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常态扶贫沟通机制。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今年九月,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与青海油田联合实施西河滩下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5千瓦。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风向标”,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是改变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力量。西河滩下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海西地区首个作为村集体收益的光伏电站,采用单晶硅电池组件,分散逆变、自发自用余额上网方案,预计年平均上网电量约20.02万千瓦时,利用小时数小时。

  海西供电公司营销部农电管理专责董睿说:“这个项目建成投运后,将为西河滩下村带来持续性20年收益,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用电问题,还进一步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形成持久创效的产业链,对增加就业岗位,响应清洁能源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都兰县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煤改电项目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在距离西河滩下村多公里外的诺木洪乡,村民们享受到了“煤改电”带来的“绿色红利”,随着电动隧道烘干机的普遍使用,这里走上了“以电代煤”促进枸杞产业发展的“致富通道”。

  枸杞制干,放在以前是件头疼事。诺木洪枸杞烘干厂负责人郑显民说:“传统煤炉烘干炉体温度不好把控,温度过高,果实干瘪甚至果皮发黑,温度过低,果实易发霉。煤炉燃烧每天耗煤千克,烘干枸杞约60至70千克,效率低,还需要人工不停倒换,煤炭燃烧也污染了环境。”

  如今,采用电烘干更能节约时间和成本。电烘干枸杞只需27小时,应不同客户要求可使枸杞水分含量减少为7%—12%,煤烘干必需进行两次烘干而且水分含量最低极限只能到12%,每烘干一斤枸杞,电烘干比煤烘干节约成本0.5元。

  “现在枸杞使用电烘干以后,我们不用担心天气,只要枸杞成熟,就能随时采摘、随时烘干,而且枸杞制干环境更好、质量更佳,价格自然也就上涨了。”郑显民说。

  “以电代煤”不仅做到了清洁能源,还能为当地乡村振兴创造更大的价值。“红枸杞品质好,销路不成问题,我家每亩地能收入两千多元呢。”枸杞种植让都兰县乐盛村的枸杞种植户徐英庆尝到了甜头,带领村民成立金盆乐缘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枸杞种植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乐盛村枸杞种植面积.33公顷,藜麦.33公顷,成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从年开始,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抢抓机遇,在枸杞采摘烘干季节,大力走访枸杞烘干厂房,宣传介绍“以电代煤”项目的优势,同时优化改造网架。今年,国网海西都兰县供电公司投资万元改造升级电网,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5.01千米、0.4千伏线路6.65千米,新增变压器11台容量共千伏安,满足了枸杞烘干用电需求。还提出10余项服务措施,推行业扩服务,为重点枸杞加工用电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如今,打造绿色循环的乡村振兴能源体系,积极探索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发电收益和农作物的优良生长,还节约成本、节能减排,达成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双赢,让乡村振兴在阳光下汇聚成庞大的力量,点亮了每一户村民的致富梦。

来源:西海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