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海西专题片时代华章解说词
2023/6/16 来源:不详图州委宣传部
青海新闻网讯日升日落,光阴如梭。四十年的时光正在悄然远去,但它却把一段如歌的岁月,铭刻在了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也锻铸在了海西大地上。
今天,放眼大湖之西,这个曾经被群山封闭,遥远而神秘的广袤大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各族人民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甜美的幸福感,无比丰盈的获得感,温馨和谐的安全感,激情满怀的自豪感。
抚今追昔,一首旋律激昂,传唱四十载的改革开放之歌,在今天又丰富了新的内涵——这就是“创新卓越、包容大气、务实诚信、担当奉献、感恩图报”的海西精神。
面向未来,这首凝结着海西各族人民勤劳智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谱写的时代华章,必将以她更加豪迈雄壮的旋律在海西唱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祖国的版图上与柴达木盆地同在一个地理位置,由于地处青海湖以西而得名海西。又因为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占海西州总面积的78.76%,因此,海西州与柴达木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区域的两个称谓。
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是她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象。然而,这里却是一片矿藏资源富集的希望热土——星罗棋布的大盐湖,蕴藏丰厚的大煤矿,储量惊人的油气田,无不彰显出她广阔的开发前景。
但她却又是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占青海省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5.6%,也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如何解决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这一世界难题呢?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在青海办一切事情,都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确保绿水青山常在,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于是,守望柴达木稀有的青山绿水,遏制沙漠化土地的蔓延,让海西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便成为各族人民的责任担当。
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是从千里之遥的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山麓的沱沱河畔,迁至到格尔木市南郊的生态移民新村。
年8月22日下午,阳光灿烂,清风拂煦,祥云飘逸。习总书记视察青海的第二站,就选择在长江源头第一村……
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莅临长江源村视察时的幸福时光,依然是老支书更尕南杰历历在目的美好记忆。不仅如此,长江源村的每一个村民都会把这一天铭刻在心。
长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长河,自格拉丹冬雪山姜根迪如冰川发源,由西向东奔流不息,横贯中国中部的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公里,流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沱沱河,正是母亲河长江从此启程,远行万里的源头。她激荡的主流和辫状的水系犹如人体的脉络循环有序。
青海湖姗姗来迟的春天,以它料峭的寒风迎来了成群结队的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以及常年驻守的鸬鹚和海鸥。这里,是它们春来秋往的栖息之地,更是它们孕育和繁衍新生命的家园。像长江、黄河、澜沧江之于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性一样,布哈河之于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更是犹如生命,至关重要。
她是青海湖水域扩大与缩小的晴雨表,飞禽数量增减与否的活档案,裸鲤能否顺利洄游产卵繁衍的生命之源。
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疏勒南山北麓,全长约有公里,流域面积达16,多平方公里,是环青海湖地区一条水量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被誉为圣湖之源,骏马之乡,湟鱼天堂。
为了天界圣湖的丰腴和纯洁,布哈河沿岸的牧民主动减缩畜群,严守每一片草场载畜量的生态红线,以梅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模式的合作社,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游牧方式和生活习惯。
曾经散居在山川河谷的牧民,纷纷以参股入股的形式,将牛羊和草场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集中搬迁到城镇居住。
浙江援青园——雪合勒小区,堪称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典范。全州共建设定居小区34个,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住房户,建筑面积55.4万平方米,户均拥有80平方米以上,惠及2.6万人。
通过集中定居,实现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有效减轻了草原压力,减少了人为破坏植被,污染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的现象。使天然草场自然修复趋于稳定,牛羊可食牧草的产量和种类,呈现出增长和增多的态势,草原生态逐步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递进。
这些放下牧羊鞭的牧人,入驻城镇以后便有了新的身份:生态管护员或林业护林员。保持好青海湖纯净的蔚蓝,就在这些守护者的身上。
看护好柴达木稀有的林木,就在这些守望者的心间。
这片生长在昆仑山下的野生枸杞林有千亩之阔,许多树龄超过千年。它不仅是都兰县宗加镇哈西娃村的生命福地,更是以诺木洪枸杞为代表的柴达木枸杞——这一红色产业的发祥地。
这天,都兰县宗加镇哈西娃村的党支部书记温国忠,怀着感恩和敬畏之情,再一次来到这里,为这棵孕育繁衍了柴达木48万亩枸杞园林的千古祖母,将一条祈福的红绸拴在了她的枝头。
纵观今天的海西大地,昔日黄沙漫卷的荒凉景象,正在被一望无际的绿色林莽覆盖,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已占全省公益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地,在名专职护林员、名生态管护员和无数志愿者的守望下,以树进沙退的磅礴气势蔓延。
柯鲁克湖湿地保护与沙化治理、巴音河河道生态治理、以及工厂污染减排和废渣治理、矿山渣山治理和矿区复绿、尤其是家园美化等工程的实施,不仅巩固了生态屏障的根基,提高了生态管护的水平,而且为海西大地增添了上百道令人爽心悦目的生态风景线。
一个村庄便是一座绿岛,一个乡镇便是一块绿洲,一座厂矿便是一个花园,一个城市便是一片绿色海洋的景象,就是海西各族人民对生态家园的真情告白。
而这满眼葱茏的绿荫,也以清新富氧的空气质量回报给这些曾经付出汗水和心血的植树造林人。科学观测表明:年至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到80%以上,格尔木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1.5%提高到90.3%;德令哈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7%提高到94%;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物种贮存、气候调节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海西所处的地域,虽然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却以它曾为沧海的地质构造和特殊的气候条件,衍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湖沼湿地。正是由于湖泊湿地的存在,沙漠肿瘤才减缓了肆意扩散。
可鲁克湖,海西第一大淡水湖,它给这片干旱的荒原平添了一派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的秀美景色。
更为南来的大雁在此生儿育女,北方的天鹅飞来过冬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以至于非洲的火烈鸟也选择到此落脚。
哈拉湖,蒙古语意为黑色的湖,湖泊面积平方公里,海拔米,是青海高原第二大湖泊,也是深藏在祁连山腹地,鲜为人知的高原咸水湖。是生态科学家和环境学者公认的——我国北方保留最完整、最原始、高等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
为了不使哈拉湖,这瞳纯洁的望眼遭遇阴翳。牧民们已经将这片水草丰美的牧场,让位于野生动植物,使之成为野生动物自由驰骋的天堂,野生植物自由生长的乐园。
托素湖与可鲁克湖同属一个湿地区域,虽然一河相连,却有着巨大的差别。若以音乐对应这一咸一淡的两个湖泊,可鲁克就是柔情的小夜曲,托素湖则是激情的摇滚乐。
而这两个性格迥异的湖泊,则是国家自年颁布实施《湿地保护管理规定》,青海省也相应制定颁布和实施《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以来,最先获益的湖泊之一。
截至目前,海西已建立了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省级湿地公园——即尕海湖、都兰湖、阿拉湖、布哈河和奎屯淖尔。而茶卡盐湖、金子海、哈拉湖、托素湖、可鲁克湖、苏干湖、尕斯库勒湖等湖泊湿地,则是早已列入国家重要湿地保护名录的重点区域。
如果说湖沼湿地是大地之肾,那么,森林绿野就是大地的肺叶。德令哈的柏树山,乌兰的哈里哈图便是这样在西部大荒顽强呼吸,吐故纳新的绿色肺叶,堪称高原氧仓。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禁牧养林,使一片片高山草甸恢复了鲜花盛开、风景如画的景象。
地处昆仑山深处的都兰金辉矿业,清澈的人工湖让人很难相信,这泓白鹅浮绿水,波光映青杨的池塘,竟然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的工业废水。
黄金有价,环境无价。在满目苍凉的矿区,一汪清水,一抹绿色远比黄金珍贵。让所有的矿区都告别荒凉,披上绿装是他们的梦想。
绿色,让生命跳动,它的活力源自于山川河流,湖泊湿地的滋养。绿色,让家园永恒,它的奇迹得益于终身呵护,矢志不渝的精神。
这就是生态海西,瀚海深处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这就是绿色海西,循环经济犹如朝阳初升的热土。